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数学学习数学教研数学说课稿高一数学《同角三角函数关系》说课稿» 正文
  1. 高一数学《同角三角函数关系》说课稿

  2. [11-19 17:41:08]   来源:http://www.85jc.com  数学说课稿   阅读:8171

概要:即:同一个角的正弦、余弦的平方和等于1,商等于角的正切;同一角的正切、余切之积等于1(即同一个的正切、余切互为倒数)。2.2、解读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强调:①正确理解“同一个角”,与角的表达形式无关,如:;;;②角应使公式中式子有意义:公式2,;公式3,的终边不能落在坐标轴上。2°公式变形平方关系:sin2α cos2α=1 ,1=sin2α cos2α商数关系: 倒数关系: 2.3现在我们推导出了三个关系式,还能推出哪些类似的关系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3、讲解例题(例题选讲,相对教材而言,我作了一定的取舍,选择了两类题。例1及其变式,体现分类思想,注重解题方法、步骤。符号确定是难点,学生会出现不考虑符号,直接想当然地取算术根。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象限角来突破难点。小结解题的方法,紧接反馈练习,以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例2及其变式,由切求弦,体现化切为弦通法,构建方程组,体现了方程思想。提

高一数学《同角三角函数关系》说课稿,标签:数学说课,http://www.85jc.com

  即:同一个角的正弦、余弦的平方和等于1,商等于角的正切;同一角的正切、余切之积等于1(即同一个的正切、余切互为倒数)。

  2.2、解读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强调:①正确理解“同一个角”,与角的表达形式无关,如:;;;

  ②角应使公式中式子有意义:公式2,;

  公式3,的终边不能落在坐标轴上。

  2°公式变形

  平方关系:

  sin2α cos2α=1 ,1=sin2α cos2α

  商数关系: 

  倒数关系: 

  2.3现在我们推导出了三个关系式,还能推出哪些类似的关系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

  ,;

  

  3、讲解例题

  (例题选讲,相对教材而言,我作了一定的取舍,选择了两类题。例1及其变式,体现分类思想,注重解题方法、步骤。符号确定是难点,学生会出现不考虑符号,直接想当然地取算术根。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象限角来突破难点。小结解题的方法,紧接反馈练习,以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例2及其变式,由切求弦,体现化切为弦通法,构建方程组,体现了方程思想。提高训练中,设计有较综合利用基本关系式的题,有一定难度。所选取两个例题及变式题,体现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层层加深。

  讲解例题时,我力争做到讲明怎样解,更要讲明为什么这样解,还及时对解题方法、规律进行概括总结,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与提高,我设计从基础题到有一定的变化的题型,一步一步地加深,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其中第2、3题体现了较灵活运用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相互转化三角函数。这也是以后练习中常见重要题型。)

  例1、已知,并且是第二象限角,求、的值。

  析: ①所求函数值的符号如何?理由。

  ②先求哪个函数值?

  解:∵ ,

  ∴

  又∵是第二象限角,∴。于是

  

  

  思考:①你知道为多少吗?

  ②如果去掉“是第二象限角”这个条件,应怎样做?解决起来有什么不同?

  ③如果将变成,会求出、吗?从中你得到什么收获?

  小结:知正弦(余弦),由平方关系式求得余弦(正弦),再由商数关系得到正切(余切)。体现了分类的数学思想。

  训练与提高一:1)已知,且是第一象限角,求、 的值。

  2)已知,且是第三象限角,求、、的值。

  3)已知,求、的值。

  例2、已知tanα=2,且是第一象限角,求、的值。

  解:由题可得:

  

  由方程组可得:

  

  ∵是第一象限角

  ∴,及

  思考:①如果“是第一象限角”是“是第三象限角”,、的值又是多少?

  ②如果没有“是第一象限角”条件,又怎样做?

  ③如果变成为非零实数,如何求、的值?

  小结:本例题主要体会了方程思想。

  训练与提高二:1)已知,求、、的值。

  2)=3,求的值。

  3)已知 ,,求的值。

  4、课堂小结:

  知识: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思想:从特殊到一般、分类思想、方程思想;

  方法:知一求值方法

  (课堂小结,我设计从本堂课知识,所涉及到思想,方法进行总结,重在思想方法。)

  5、板书与作业安排

  板书应规范,为学生起好榜样示范作用。 习题4.4, 1~3题

  六、预期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能解决已知某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其它三角函数值的问题。估计有部分学生在符号上仍然存在问题,尤其已知一个角的正切或余切,求它的正弦、余弦值会问题多一点。

上一页  [1] [2] 


Tag:数学说课稿数学说课数学学习 - 数学教研 - 数学说课稿

上一篇:人教版高一数学《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的说课稿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