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教案设计初三语文教案设计“行路难”──李白坎坷人生的写照» 正文
  1. “行路难”──李白坎坷人生的写照

  2. [10-10 23:20:00]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阅读:8465

概要:然而,李白的这种对理想人生的热切向往与追求与现实产生了更为强烈的矛盾冲突。特别是他经历了长安一段生活之后,在政治上的遭受摧折,对现实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对玄宗后期昏暗统治下的一切不合理现象,又感到自己无力变革社会,追求理想功业的轰然破灭。于是产生了对黑暗现实的强烈憎恨,而力图弃绝一切,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这难免又使他回归到消极的一面,因此他又时常以隐遁来面对现实。然而,在其性格特征驱使之下的必然结果,他又以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去追求、完善他的人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冲撞中苦苦的探求他的人生之路。这在他的《行路难》(其一)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一片“茫然”之中,李白倍感前路的崎岖,追求的艰辛与无助,路难行可想而知。“冰塞川”、“雪满山”不正是李白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本着“一飞冲天”的豪气,却不能得以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地撵出了长安。冰塞黄河,雪拥太行的道路甚是难行,黑暗与污浊的现实对他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使他再一次不能前行。然而,李白的性格注定了他“

“行路难”──李白坎坷人生的写照,标签:初三语文教学设计,http://www.85jc.com

  然而,李白的这种对理想人生的热切向往与追求与现实产生了更为强烈的矛盾冲突。特别是他经历了长安一段生活之后,在政治上的遭受摧折,对现实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对玄宗后期昏暗统治下的一切不合理现象,又感到自己无力变革社会,追求理想功业的轰然破灭。于是产生了对黑暗现实的强烈憎恨,而力图弃绝一切,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这难免又使他回归到消极的一面,因此他又时常以隐遁来面对现实。然而,在其性格特征驱使之下的必然结果,他又以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去追求、完善他的人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冲撞中苦苦的探求他的人生之路。

  这在他的《行路难》(其一)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一片“茫然”之中,李白倍感前路的崎岖,追求的艰辛与无助,路难行可想而知。“冰塞川”、“雪满山”不正是李白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本着“一飞冲天”的豪气,却不能得以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地撵出了长安。冰塞黄河,雪拥太行的道路甚是难行,黑暗与污浊的现实对他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使他再一次不能前行。然而,李白的性格注定了他“拔剑四顾”而不甘消沉,继续“行路”。同时,李白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吕尚、伊尹,又不失在内心为自己增添了一点信心和力量。“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与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李白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但当他的思绪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却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辛。离筵上瞻前程,只觉眼前道路崎岖,歧路甚多,自己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可以说这是李白在人生追求与现实产生的最为强烈撞击,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剧烈地回旋,李白内心的那种苦闷、愤郁无不凸现于诗作的字里行间。但,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现实中表现出他的气馁。他性格中的那种积极向上的强烈要求,对人生理想的热切追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与徘徊,品出了充满自信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坚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现实坎坷艰辛,但仍将会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人生之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李白的倔强、浪漫、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他力图从苦闷的现实中争脱出来的强大力量给予了世人强烈的震撼,其积极进取的人格魅力永驻于后世。

  可以说,李白的一生是充满了热切追求和积极进取的一生,而在其追求与探索之中又一路坎坷与艰辛。思想性格的矛盾使他:既毫不掩饰对功名事业的执着向往与追求,同时又因为自己绝对无法接受那些取得富贵利禄的附加条件而弃之如敝屣;他热爱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这在他的一些山水诗中有很好的体现),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又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已被现实牢笼,却不愿意接受,反过来却想征服现实的态度;他蔑视权贵,蔑视荣华富贵,然而又以接近皇帝、权贵为荣,对荣华富贵表示羡慕或留恋;他羡慕谢安携妓享乐的生活,也见之于行动,“间携昭阳、金陵妓,迹类谢康乐”(29);“饮数斗酒”(30)、“会须一饮三百杯”(31)而沉迷酒杯;有时消极地感叹人生,而又“乘风破浪”“挂云帆”以“济沧海”;道家的隐遁避世,侠客的积极用世等等无不在他的身上融为一体。

  现实、理想的矛盾与冲突,更使他一生苦苦地挣扎与抗争,“行路难”就是李白对自己坎坷人生之路、追求之路、探索之路的精练概括。


────────
【资料索引】

  ⑴ 《与韩荆州书》

  ⑵ 《感兴》其五

  ⑶⑹(28)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⑷⒆⒇ 《上安州裴长史书》

  ⑸ 《送从侄篅游庐山出序》

  ⑺⑿⒂(31) 《将进酒》

  ⑻ 《玉壶吟》

  ⑼ 《赠江夏书太守良宰》

  ⑽ 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⑾(29)(30) 《青海波》

  ⒀ 《梦游天姥吟留别》

  ⒁ 萧涤非、程千帆等《唐诗鉴赏辞典》

  ⒃ 《大鹏赋》

  ⒄ 《赠长相镐》其二

  ⒅ 《赠书秘书子春》

  (21) 魏颢《李翰林集序》

  (2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3) 《渡荆门送别》

  (2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 《沙丘城下寄杜甫》

  (26) 《别留王司马嵩》

  (27) 《驾去温泉赠扬山人》
 

【参考书目及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上册) 于非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8、6

  《历代诗歌选》(第二册) 季镇淮、冯钟芸等选注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积高、黄钧主编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5、11

  《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唐代文学(论丛)》 西北大学中文系唐代文学研究室、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2年第一期

  《唐诗鉴赏辞典》 萧涤非、程千帆等编写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1983

上一页  [1] [2] [3] [4] 


Tag:初三语文教案设计初三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设计 - 初三语文教案设计

上一篇:《雨说》课文背景知识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