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答案王世贞《文先生传》阅读答案» 正文
  1. 王世贞《文先生传》阅读答案

  2. [10-10 23:19:18]   来源:http://www.85jc.com  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8197

概要: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至是杨 公 谋 欲 迁先 生而 先 生 愈 迫 欲 归 至 三 上 疏 得 致 仕 御 史 请 留 先 生 为 翰 林 重 朝 论韪之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4分) (2)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3分)参考答案:16、【答案A】B初见尊长赠送礼物,动词,赠送。 C轻视,鄙薄。D答应。17、【答案C】A于:表被动/介词。B 而:承接/并列。C则:表转折 D之:音节助词/的18、【答案D】文徵明向李、沈学习以及和祝、唐的交往跟他道德修养的提高的关系于文无据。19、至是/ 杨 公 谋 欲 迁 先 生 /而 先 生 愈 迫 欲 归 /至 三 上 疏 /得 致 仕/ 御史请 留 先 生 为 翰 林/ 重 朝 论韪 之20、【答案】(1)书画才能确实无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但是文先生难道能够弃除书画才能吗?( “无所”、“重”、&

王世贞《文先生传》阅读答案,标签:文言文阅读技巧,http://www.85jc.com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至是杨 公 谋 欲 迁先 生而 先 生 愈 迫 欲 归 至 三 上 疏 得 致 仕 御 史 请 留 先 生 为 翰 林 重 朝 论韪之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夫艺诚无所重先生,然先生能独废艺哉?(4分)

(2)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3分)

参考答案:

16、【答案A】B初见尊长赠送礼物,动词,赠送。 C轻视,鄙薄。D答应。

17、【答案C】A于:表被动/介词。B 而:承接/并列。C则:表转折 D之:音节助词/的

18、【答案D】文徵明向李、沈学习以及和祝、唐的交往跟他道德修养的提高的关系于文无据。

19、至是/ 杨 公 谋 欲 迁 先 生 /而 先 生 愈 迫 欲 归 /至 三 上 疏 /得 致 仕/ 御史请 留 先 生 为 翰 林/ 重 朝 论韪 之

20、【答案】(1)书画才能确实无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但是文先生难道能够弃除书画才能吗?( “无所”、“重”、“独”“废”一点1分)

(2)先生和他们遵循的原则不同而喜好相同,天天欢快无间地在一起。

( “异轨”、“齐尚”、“欢然亡间” 一点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从儿时就知道我们吴郡中有先生。现在的先生,不管是农夫、妇女、儿童,说到“先生”都啧啧称赞不离口,但是他们大体上是因为书画而知道(先生)的。而学士大夫自己妄称了解文先生的,就说先生有高尚的节操,坚定地践行君子之道,他的行为足够表现(他的节操君子之道),却痛惜他的道德品行被书画才能掩盖。书画才能确实无法使世人看重先生,但是先生难道能够弃除书画才能吗?上天不因为看重星辰而鄙薄雨露,终究也不因为百谷的用处而舍弃百花,上天大概是一样看重(星辰、雨露、百谷、百花)的。

先生,最初叫璧,字徵明。不久以字行,改字徵仲。先生到八九岁时说话还不太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慧,惟有温州公觉得他奇特,说:“我儿也许年岁大了才有成就,没有什么关碍。”先生长大以后,到外面的私塾去读书,聪颖超群,一天能记得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曾经跟随温州公在滁州做官,拿文章向郎中庄昶请教,庄公读了之后觉得他奇特,写诗赠送给他。回家后做邑里诸生,文章日益进步。十六岁,把温州公生病的消息告诉他,先生为温州公顾不上吃饭带着医生骑马快跑,赶到时温州公已经死了三天。悲恸地哭泣得晕了过去,很长时间才醒过来。郡里的同僚集聚了几百金为温州公办丧事,先生坚决推辞不接受,说:“辛苦各位了,我不愿意拿活着的人来玷污死者。”郡中的官吏和士子认为温州公一生恪守廉洁,而先生是能继承先人美好品德的后辈,于是修葺从前的却金亭来配享以前的太守何文渊,并记事铭德。先生除去孝服以后,更加自我发奋勉励,放下帷帐读书,常常到深夜也不休息。写文章以已故的吏部侍郎吴宽为师,书法以已故的太仆少卿李应祯为师,绘画以已故的沈周先生为师,感慨自愧,认为自己不如他们。吴郡中才能杰出的文士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天天来交游,祝允明精于书法,唐寅擅长绘画,徐祯卿的诗神采焕发有建安风骨。这些人都放荡自赏,对同辈无所谦让,惟独很敬畏先生,不敢用轻慢的态度对待(先生)。先生和他们遵循的原则不同而喜好相同,天天欢快无间地在一起。

先生作为待诏(官职,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谓之待诏)但是经常忧愁不乐,上奏朝廷请求辞官,不被允许。又一年,再次上奏朝廷请求辞官,又不被允许。上相杨公应诏入朝,先生独独最后拜见他。杨公说:“你不知道你父亲和我交情很好吗?竟然最后来见我?”先生正色地说道:“先父离开我已经有三十多年了,曾以一字提及,我不敢忘记,所以不知道您与先父交情深。”一直立在那里不肯致歉。杨公惆怅了好长时间,说:“见到你很惭愧,幸而能宽恕我。”至此,杨公想要提拔先生,但是先生更加迫切地想辞官回家。直到上书三次,才得以告老还家。御史请求留下先生作为翰林,满朝都认为是对的。

上一页  [1] [2] 


Tag:文言文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技巧语文学习 - 阅读答案 - 文言文阅读答案

上一篇:《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阅读答案
《王世贞《文先生传》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