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问题探究
-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289次
概要:14、本文按什么样的顺序反驳的? 提示:按逐层推进的逻辑顺序反驳的。 15、文中有加黑点的两段文字,这是作品发表时被国民党检查官删掉的。想想为什么被删去? 提示:因为这两段文字讽刺了当时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行径,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性。所以不合国民党检查官的胃口被删掉。 16、鲁迅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 提示:高度赞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民族解放的斗争,认为这是中国人的主流,是中国未来的希望。17、这是一篇驳论文,作者通过批驳敌手的什么(论点、论据、论证)来驳倒敌手的?思维技巧: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以驳论为主的文章,往往是先摆出要驳斥或批判的错误论点或反动论点,然后加以批驳。答案:本文是通过先批驳敌手的论证,后批驳其论点的方式进行的。激活思维:一般地说,批驳对方论点的方式有三种:直接批驳论点,批驳论据,批驳论证。但是,立论和驳论不是截然分开的,常常是相互联系、交错使用的,本文即是如此。18、指出“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问题探究,标签: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14、本文按什么样的顺序反驳的?
提示:按逐层推进的逻辑顺序反驳的。
15、文中有加黑点的两段文字,这是作品发表时被国民党检查官删掉的。想想为什么被删去?
提示:因为这两段文字讽刺了当时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行径,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性。所以不合国民党检查官的胃口被删掉。
16、鲁迅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
提示:高度赞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民族解放的斗争,认为这是中国人的主流,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17、这是一篇驳论文,作者通过批驳敌手的什么(论点、论据、论证)来驳倒敌手的?
思维技巧: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以驳论为主的文章,往往是先摆出要驳斥或批判的错误论点或反动论点,然后加以批驳。
答案:本文是通过先批驳敌手的论证,后批驳其论点的方式进行的。
激活思维:一般地说,批驳对方论点的方式有三种:直接批驳论点,批驳论据,批驳论证。但是,立论和驳论不是截然分开的,常常是相互联系、交错使用的,本文即是如此。
18、指出“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一段中所列举的比喻的本体分别是什么?
脂粉:
筋骨和脊梁:
状元宰相:
思维技巧: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回答此题必须要结合时代背景去进行思考。
答案:脂粉:欺骗宣传。
筋骨和脊梁: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在当时,指的是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广大革命人民。
状元宰相:国民党反动派。
地底下:当时是指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国运动。
激活思维:比喻就是用某一个事物或情景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景。它有三种形式:明喻、暗喻、借喻。这一题是属于借喻,要准确回答它,必须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因为本题的本体在文中并没有出现。
19、“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这两段话中,揭示了敌手什么谬误论点?什么论据?
思维技巧:所谓论点就是文章作者的观点、立场,论据就是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
答案:论点是: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
论据是:第一段,即三个“事实”。
激活思维:作者是通过三个“事实”,即所谓的论据,来归纳出一个结论。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例证法和归纳法。
上一页 [1] [2]
Tag:初三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审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