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9、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1)这一类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句中,作为比喻,“脊梁”是_______________意思.“状元宰相”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划线的ab两个“中国人”指代什么?请分明指出: a:中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国人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这几段文字里,作者通过列举事实所确立的正面观点是"______".所批驳的观点是_____. 13、指出敌论错误的根源在于 A.捏造事实 B.以偏概全 C.不明真相 D.以小见大 14、作者所写的,"这一类人们"的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学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标签: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参考答案
1、略
2、解释下列词语
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诓骗:用谎话骗人。
怀古伤今: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
为民请命:请命,代人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3、谬误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谬误论据:两年以前,……却也是事实。语句:“总自夸”,“只希望”,“也是事实”,“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4、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
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
5、因为谬论论据都是被作者给予肯定的事实,谬论论点表面看上去似乎也正确,那么要想驳斥这一观点,最好的方法自然是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即驳论证了。
6、不能,“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及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它们准确的写出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性。
7、“总”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并间接讴歌“中国的脊梁”屡挫屡战的精神。“简直”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
8、表示对正史的否定
9、(1)"这一类"指"进而头苦干的人"等(2)"中国的脊梁"就是现在也未尝少.
10、支柱(中坚,栋梁,支撑) "状无宰相"指喻当时能"公开的"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11、a、一小撮中国反动派 b、全体中国人
12、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中工人失掉了自信力
13、B
14、有确信 不自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