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出师表》同步练习及答案» 正文
  1.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出师表》同步练习及答案

  2. [11-19 11:42:17]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169

概要:(4)与”人到无求品自高”一句,表达了一种旷达高远的人生境界,意境相同的句子(5)表明作者“静以修身”“淡泊明志”的过人志趣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7.概述”三顾茅庐”的故事即”感激”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18.成语”三顾茅庐”出自于<<出师表>>中的原句(唐代诗人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写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其中第一句在本文中的原句是):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19.作者为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愿为先帝奔走效劳的句子: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20.(1)写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语句(临危受命,写尽作者一生的千古名句):(2)诸葛亮深情回忆追随刘备创业时期处境艰难的句子(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3)刘备被曹操战败,诸葛亮临危请命,出使东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出师表》同步练习及答案,标签: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4)与”人到无求品自高”一句,表达了一种旷达高远的人生境界,意境相同的句子

  (5)表明作者“静以修身”“淡泊明志”的过人志趣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7.概述”三顾茅庐”的故事即”感激”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8.成语”三顾茅庐”出自于<<出师表>>中的原句(唐代诗人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写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其中第一句在本文中的原句是):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9.作者为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愿为先帝奔走效劳的句子: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0.(1)写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语句(临危受命,写尽作者一生的千古名句):

  (2)诸葛亮深情回忆追随刘备创业时期处境艰难的句子(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

  (3)刘备被曹操战败,诸葛亮临危请命,出使东吴,以图联吴抗曹大计,在本文中自述为

  (4)本文形容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的句子(赞美那些力挽狂澜的传奇人物的句子):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1.体现”白帝城托孤”的句子: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2.受命以来的心情是(北伐的思想基础):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3.受命以来的行动是: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24.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出师前的有利物质基础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5.诸葛亮提到“先帝临崩寄臣以大事”,“大事”指(写出师表的战略目标,自己的职分的句子)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6.表达作者思想情感,贯穿全文的句子(诸葛亮一切行动的情感基础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7.作者对汉室刘氏父子衷心,可以用六个字概括为:报先帝,忠陛下

  2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希望是: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五 、问答题

  1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表中向后主刘禅陈说了什么请求和愿望?)

  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计划得以实现。

  2诸葛亮对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哪一条是主旨所在?为什么?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

  主旨是:亲贤远佞

  这样才能让后主认识到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使命。(只有以广开言路为基础,用赏罚分明的手段,方可达到亲贤远佞的目的。)

  3.全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

  希望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成实兴复汉室的大业

  4.本篇开篇有何特点?(为什么先分析不利的客观条件,再分析有利的主观条件呢?)

  本文开篇分析不利的客观形势,起笔凝重,予以人警醒,在分析不利的形势后又引出有利的主观条件,即使后主意识到形势的危急,又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

  5.诸葛亮为什么要自叙本志和白帝城托孤?

  表现刘备的知遇之恩和对他的极度信任,说明了创业维艰,表达了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情希望后主支持北伐。

  6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自叙本志和出身的?

  对先主刘备的怀念,感激之情,以及对刘氏父子的效忠之情

  7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为全篇议论作铺垫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其中“报先帝”一语呼应上文哪两件事?

  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

  9“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说明了什么内容?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10如何理解第六段是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作铺垫?

  作者自叙本志,为了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深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

  11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遗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文言文《秋水》阅读答案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