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高二语文课后练习《琵琶行》课文分析» 正文
  1. 《琵琶行》课文分析

  2.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二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625

概要: 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身世。 这样一个才力高绝的琵琶女,为什么会沦落江湖,空船独守?她为什么那样幽愤深长,伤情萦怀?听了琵琶女奇妙演奏的人,不能不对她满怀同情,不能不关心她的命运。于是诗人让琵琶女自述身世。琵琶女竭尽全部心力于演奏之中,听者尚且那样深受感动,她自己当然更是肝肠俱断,所以虽然演奏已毕,一时仍难以从中解脱出来,沉吟再三,这才“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略理思绪,端正因借琵琶女声倾诉情怀而痛苦变色的容颜,庄重自述。她原籍长安,本为歌伎,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才高貌美,倾动京师,长安阔少、王子公孙争相交接,频献殷勤,以厚礼相赠。酒席筵前,歌舞场上,她和他们尽情欢乐,穷奢极欲,根本无所顾惜。她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无忧无虑地渡过了青春时代。然而,变故接踵而至,弟弟从军,姐姐去世,春秋代序,岁月流逝,自己孤苦无依,而又年长色衰,“门前冷落鞍马稀”,

《琵琶行》课文分析,标签:高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身世。

  这样一个才力高绝的琵琶女,为什么会沦落江湖,空船独守?她为什么那样幽愤深长,伤情萦怀?听了琵琶女奇妙演奏的人,不能不对她满怀同情,不能不关心她的命运。于是诗人让琵琶女自述身世。琵琶女竭尽全部心力于演奏之中,听者尚且那样深受感动,她自己当然更是肝肠俱断,所以虽然演奏已毕,一时仍难以从中解脱出来,沉吟再三,这才“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略理思绪,端正因借琵琶女声倾诉情怀而痛苦变色的容颜,庄重自述。她原籍长安,本为歌伎,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才高貌美,倾动京师,长安阔少、王子公孙争相交接,频献殷勤,以厚礼相赠。酒席筵前,歌舞场上,她和他们尽情欢乐,穷奢极欲,根本无所顾惜。她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无忧无虑地渡过了青春时代。然而,变故接踵而至,弟弟从军,姐姐去世,春秋代序,岁月流逝,自己孤苦无依,而又年长色衰,“门前冷落鞍马稀”,终于遭到了无情的遗弃,只得嫁给一个商人。谁料商人只知爱钱谋利,根本不懂得什么爱情,终年在外,留下自己空船独守,与明月江水为伴。寂寥难耐,哀哀谁告,深夜梦见年轻时候的欢乐生活,不禁清泪纵横,湿了脂粉。这就是琵琶女的悲剧命运。唐帝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峰,由于政治、经济的高度发展,城市畸形繁荣,歌楼酒馆林立,歌姬舞伎迅速地形成了一个不小的阶层,统治阶级过着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生活。从琵琶女年轻时的生活,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唐帝国城市的畸形繁荣和贵族生活的荒淫挥霍。琵琶女的悲剧命运,正是这种畸形繁荣的必然产物,也正是统治阶级以妇女为玩物的罪恶表现。琵琶女属于被侮辱被损害的下贱阶层,她们的生活地位决定了她们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对传统道德的鄙弃和憎恨。琵琶女对缺乏爱情的商人妇的生活很不满足,难于忍受,对昔日的欢乐生活留恋不已,梦寐难忘,对自己的惨遭遗弃耿耿于怀,深感痛苦,而且把这一切丝毫不加掩饰地尽情吐露了出来,这正是她所属阶层的独特要求和性格的直接表现。所以,琵琶女的形象具有着广泛的社会性,琵琶女的悲剧命运,是对社会罪恶的有力控拆。诗人以统治者的身份,通过对琵琶女前后生活变化的描绘,对她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当然,琵琶女对年轻时的生活无比留恋,表明了她是一个不理人生的迷惘灵魂。就这一点上说,她是一个没有反抗性的人物,缺乏典型性。诗人的阶级局限使她不可能真正认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加之他把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对长安生活的留恋,傅会到了琵琶女的身上,借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愤,于是便歪曲了琵琶女的典型形象。

  第四段,诗人联系自己的遭遇,倾拆悲怀。

  琵琶女的奇妙弹奏,激荡着诗人的心弦,琵琶女的悲愤自述,触发了诗人的情怀。诗人先之以“叹息”,继之以“唧唧”,感慨无穷。琵琶女才力高绝反遭遗弃,自己忠于君上却受贬谪,何其相似乃尔,所以诗人认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便对着琵琶女倾诉情怀。以上四句,诗人写自己的感受,承上启下。“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二句,是写自己遭遇不幸的原因。蔡州刺史吴元济(彰义节度使吴少阳之子)在吴少阳死后,匿丧不报,自领军务。宪宗于元和十年五月发兵进讨吴元济。吴元济惧,向河北节度使王承宗和泽璐节度使李师道求救。王、李不敢出兵相助,但却在暗中帮忙。五月末,迫于战事紧急,王、李遂决定谋刺力主削藩的宰相武无衡和御史中丞裴度。六月三日,天还未亮,武元衡在上朝路上,被刺客杀死,割去脑袋,裴度也在同一时间被刺客砍伤头部。于是京城大乱。人心惶惶。这种派人刺杀宰相的事件是藩镇与皇帝争夺土地财富特权的斗争尖锐化的具体表现。武元衡身死之日,白居易颇为激愤,认为这是朝廷的奇耻大辱,乃不顾一切,直上封章,主张缉拿凶手,以肃法纪。诗人的书奏当天中午就送进了朝廷,两天之内,满城皆知。但是他的主张却与以宰相韦贯之为首的一派人物“释镇养威”的政见相抵触,他的仇敌便狠狠地对他进行有计划的诬陷和打击,横加罪名,最终贬官江州司马。因为是贬谪,诏下必须即刻动身,诗人便起身远行,大约在十月上旬,到达江州。这就是事情经过。诗人接着用十句写自己的痛苦生活:浔阳地方偏僻,没有音乐;自己住宅低湿,周围芦、竹丛生,早晚唯闻杜鹃啼血、猿猴哀鸣;良辰美景,只有借酒浇愁;山歌村笛,难以为听。在我们看来,这并不算苦,但别忘了,我们并不是白居易,白居易也决不是我们,他可是一个封建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仕宦者,而且还是从繁华的京城长安出来的呢!再者,浔阳当时为江州治所,且地当长江中流,是江南西道的一个大港,商业以茶叶、瓷器著名,周围名胜古迹很多,并不偏僻,也不可能“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人司马官舍,固然离湓浦口很近(“近湓江”),但北临大江,背靠湓水,庭院北边是一个绵亘不断、长约数千尺的土冈,冈上长着青翠的竹林,宅后有园,长满了各种树木,是一个为诗人非常喜爱的幽静地方,并非如诗中所写的荒凉冷寞;同时,诗人诗名很大,受到了江州刺史的热情款待和照顾,生活上并非不愉快。但是,诗人表面上平静而安适,灵魂深处,却异常悲愁而不可解。诗人在这里是通过生活上的痛苦抒写政治上的失意,用景物烘托内心的忧愤,所以不能不如此。于此,我们也可以体会诗到底为何物,艺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对于“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也当作如是观,不可仅只斥为瞧不起民间文艺。正因为作者的遭遇如此,心境如此,所以才有“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感慨,也才有“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的要求和愿望。琵琶女一倾情怀,听到了回音,得到了同情,大为感动,思绪翻腾,“感我此言良久立”,正是写此。但此时所有的只是更觉苦楚,她情不自禁,泪如涌泉,于是诉之于琵琶,尽情倾泄,这便是“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的缘由。琵琶女和泪而弹,听者亦皆掩面而泣,琵琶声之感人,琵琶女之可哀,情景全出。而诗人从琵琶女身上发现的则是自己。他由琵琶女之不幸,联想到自己的不幸,由对琵琶女的同情而对自己遭受诬陷感到痛心,对皇帝的无情感到悲愤,为自己抱负的无从实现而难过,为自己未来去处的无从逆料而烦闷。万般愁思,一腔悲愤,至此再也无法控制,于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不能不涕泪滂沱了。以此收束全诗,琵琶音调之美、琵琶女命运之可悲,诗人自己遭遇之不幸,全都囊括其中,得到了形象化的表现,扩大了悲剧效果,把全诗的抒情气氛推向了顶点,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课后练习高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高二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琵琶行》古今异义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