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初二语文知识《雪》有关资料» 正文
  1. 《雪》有关资料

  2. [10-10 23:14:16]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二语文知识   阅读:8408

概要: 优美的事物表现的是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状态的美,在形式上常表现为和谐、宁静、秀雅等特征;壮美则不同,它是事物的主客体处于矛盾激化中,因而产生一种不可遏止的气势和压倒一切的力量。从前面的简析,我们已经看到,作者深得意境创造的精髓,且稔熟艺术描写的辩证法。写江南雪景,他正是着力于静态美的描绘,多用暖色调的形容词,笔致绵密、舒缓,给人以平和、安谧之感;而蜜蜂的纷飞喧闹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更渲染出田园牧歌式的恬淡气氛。写朔方雪景,则重在动态的表现。朔雪的“如粉,如沙”,似乎孤独、寂寞,然而其“决不粘连”,已经暗含动感和趋向,运笔大刀阔斧,粗犷、急促,这就造成了“夭矫连蜷 (矢矫连蜷:屈伸自如的意思。),烟云缭绕”,似玉龙腾空般无比壮观的艺术境界。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1002~1060),宋代诗人。语见欧阳修《六一诗话》。],在这种以动衬静,因动取势和对照描写中,饱含作者情感的两幅图景便跃然纸

《雪》有关资料,标签:初二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优美的事物表现的是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状态的美,在形式上常表现为和谐、宁静、秀雅等特征;壮美则不同,它是事物的主客体处于矛盾激化中,因而产生一种不可遏止的气势和压倒一切的力量。从前面的简析,我们已经看到,作者深得意境创造的精髓,且稔熟艺术描写的辩证法。写江南雪景,他正是着力于静态美的描绘,多用暖色调的形容词,笔致绵密、舒缓,给人以平和、安谧之感;而蜜蜂的纷飞喧闹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更渲染出田园牧歌式的恬淡气氛。写朔方雪景,则重在动态的表现。朔雪的“如粉,如沙”,似乎孤独、寂寞,然而其“决不粘连”,已经暗含动感和趋向,运笔大刀阔斧,粗犷、急促,这就造成了“夭矫连蜷 (矢矫连蜷:屈伸自如的意思。),烟云缭绕”,似玉龙腾空般无比壮观的艺术境界。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1002~1060),宋代诗人。语见欧阳修《六一诗话》。],在这种以动衬静,因动取势和对照描写中,饱含作者情感的两幅图景便跃然纸上,“如在目前”,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然而,这两个不同种类的审美形态,是如何统一在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之中的呢?

  在《雪》中,作者虽然极写江南雪的美艳,孩童的欢乐,雪罗汉的有趣,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思,且因雪罗汉的消融流露出对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但作者并不是沉迷于优美然而虚空的幻境中,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他真正向往的是壮美的现实战斗生活,渴望从自然的伟力中汲取斗争的勇气和力量,永葆战斗青春。所以,面对眼前的实景,他写道: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此一反先前温婉、缠绵的情调,语气异常刚劲、果决,这不仅是对朔雪质地、形态的摹写,同时还透露出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毅然决然地砍断了与社会现实极不协调的思想情绪。随后对飞腾的朔雪磅礴的气势、浩大的声威的酣畅淋漓的抒写,不也正是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的人生观的形象写照吗?而朔雪的孤独,也映现出了此期作者“荷戟独彷徨”的身影。

  总之,《雪》中“优美”与“壮美”两个形象的和谐统一,并不是它们的相加,或者是两个主题互相“补充”“渗透”“纠缠”“争斗”的结果。两个审美形态虽然在构成因素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决非对立,在其根本归属上倒是同一的,都是美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体现。作者写江南雪的优美,正是为了衬托出朔雪的壮美,在艺术表现上,这近乎“欲扬先抑”。因此,从作品的构思我们可以找到理解问题的钥匙。用系统论的观点观照作品,我们将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这个旨在突出朔天飞雪的抒情短章,却有四分之三的篇幅写江南雪景,而其中几乎一半的文字是描写雪罗汉的形象。作者从来惜墨如金,何况又是散文诗,所以这决非率而为之,信笔涂抹。很明显,这雪罗汉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从江南雪景的描写看,它是构图的焦点,作者首先绘出江南雪的全景,然后勾勒儿童戏雪的近景,最后突出坐在雪地上的“大阿罗汉”的特写,形成了意境的层次与景深,使画面格外的鲜明动人;然而更重要的是,雪罗汉在内容与结构上是联接朔雪之景的桥梁,雪罗汉的形象虽然“洁白”“明艳”,非常优美,但曾几何时,便化为子虚乌有: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这一段描写类似电影蒙太奇手法,用一连串“分镜头”具体、细致地表现了雪罗汉消融的过程,暗示平和优雅的事物固然美好,但经不起外力打击,不可过于眷念。在这里,作者以实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想像到现实,层层推进,笔触随情感而跳,愉悦的情绪因雪罗汉的慢慢消逝渐入深沉,继而立刻进入对朔雪的描写,读者不仅不感觉突兀,反因作者笔锋陡转,已感到压抑的情绪重新振奋起来,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同作者一样为朔雪奋飞的雄奇气象激动着,鼓舞着……如果也用乐曲打比方,那么,这篇作品是起调平和,渐次欢快,经历了沉郁的过渡后,转而高亢、激越,终至最强音,最后达到了音波激荡、不绝于耳的艺术境界。

  具有深厚的思想意蕴的艺术意境不是作者忽然妙笔生花,随意点染出来的,它是作者长期酝酿、精心构思的结晶。《雪》中两个情调不同的雪景,正是在作品精巧的结构中,经作者感情的熔铸,成为一个天衣无缝的艺术整体,使整个作品的意境辽远、深邃,别具风采,产生了一种壮阔的空间美。我们阅读这篇作品,既可欣赏到优美的江南雪景和壮美的朔方飞雪,又能从中感到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因此,散文诗《雪》不仅是一支不同凡响的雪之绝唱,更是一曲响彻云霄的人的精神的赞歌!

上一页  [1] [2] [3] 


Tag:初二语文知识初二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二语文知识

上一篇:刘湛秋:《雪》
《《雪》有关资料》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