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高二语文知识李白山水诗与画同源的意境» 正文
  1. 李白山水诗与画同源的意境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二语文知识   阅读:8274

概要: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其中之“尽”、“闲”字、“厌”字和“唯”字,这几个字把鸟儿飞尽,白云悠然离去,以山拟人,人同山相伴的意境平淡而不雕琢地宣泄出来,显得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炼而蕴含丰富,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其中之“辞”字、“还”字、“啼”字和“过”字,这几个字把整个出三峡的时空次序浓缩到一个短短时空动感画面,使读者仿佛

李白山水诗与画同源的意境,标签:高二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其中之“尽”、“闲”字、“厌”字和“唯”字,这几个字把鸟儿飞尽,白云悠然离去,以山拟人,人同山相伴的意境平淡而不雕琢地宣泄出来,显得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炼而蕴含丰富,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其中之“辞”字、“还”字、“啼”字和“过”字,这几个字把整个出三峡的时空次序浓缩到一个短短时空动感画面,使读者仿佛站在群山之上俯瞰三峡画廊,一个“啼”字犹如三峡的空谷回音,使人产生空灵想象之意境。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江词》)

    其中之“回”字、“开”字和“喷”字,连续三个动词把天门的险要神奇呈现出来,尤其是“喷”字乃画龙点睛之字,把波涛的效果进行了艺术上的狂想。

    这些例子中可见李白山水诗用字之精辟老道非常人可及,简简单单几个字虽然看起来平淡无奇,却是天赋其才,兴到诗来,字到意来,自然而不加雕琢,这是李白山水诗的独到之处,其产生的艺术效果和气势却非精雕细凿可比。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之意境:

    李白的山水诗中,山水形象融化为诗人自我形象,是用作表现诗人情怀的客观对象。对于山水而言,与其说李白在大自然的山水中发现了美,毋宁说李白在山水中的神游中发现了自身。李白的山水诗,也是李白自己,与山水是融为一体的。

    李白在观念上把大自然与自我混为一体,视山水为自身同类,大自然的山水便是他心中的块垒和丘壑,山水形象呈现出一种理想化、狂想化和个性化的意境是李白山水诗的一个显著特征。而大胆夸张的和丰富的想象是李白山水诗用来张扬山水的理想化、狂想化和个性化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段。李白山水诗的语言风格是多样化的,时而瑰丽夸张,时而清丽自然,但却是完全李白式个性化的。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以“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夸张手法来张扬庐山瀑布的气势,以庐山瀑布从“银河落九天”的比喻狂想来张扬作者的个性。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既给人感觉入乎其内有形,又出乎其外有神;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题峰顶寺》)

    山高天近,举手可摘星星;人怎么可以摘到星星呢?这便是李白最擅长的以情写景,以景抒情的夸张。寥寥数语,道尽山寺的静穆和峰顶之高峭秀拔。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作者以“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夸张手法灌注了自己慷慨豪迈的情怀,又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比兴手法道出作者胸中的悲怆,这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激荡起伏,如江河般波澜迭起。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知识高二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二语文知识

上一篇:李白飘逸诗风的构成
《李白山水诗与画同源的意境》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