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数学学习数学教研数学学习心得提升小学生数学教学中操作的思维价值» 正文
  1. 提升小学生数学教学中操作的思维价值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数学学习心得   阅读:8333

概要:提升小学生数学教学中操作的思维价值常熟市义庄小学 房仁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动手操作为抽象逻辑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学具操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提升操作的思维价值。一﹑动手操作,激活思维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动手操作,既能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又能激发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结合教材特点,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学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获得知识。如学生在学习“十几减9”时,当学生列出算式13-9后,我给每个学生提供一张画有10个方格的纸,要求学生先拿出10个圆片,放在方格中,再在方

提升小学生数学教学中操作的思维价值,标签:心得交流,http://www.85jc.com
提升小学生数学教学中操作的思维价值

常熟市义庄小学 房仁月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动手操作为抽象逻辑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学具操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提升操作的思维价值。

一﹑动手操作,激活思维

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动手操作,既能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又能激发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结合教材特点,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学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获得知识。如学生在学习“十几减9”时,当学生列出算式13-9后,我给每个学生提供一张画有10个方格的纸,要求学生先拿出10个圆片,放在方格中,再在方格外面方3个圆片。我问:如果你是小猴,你准备怎样拿出9个桃卖给小兔呢?请小朋友动手拿一拿。

学生顿时来了兴趣,个个动手操作。交流反馈时,我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拿这9个桃的,并且根据拿桃的过程,用相应的算式计算。学生的计算方法有:(1)13-3=10,10-6=4(2)10-9=1,1+3=4,

(3)13-10=3,1+3=4(4)9+4=13,13-9=4……

由于我在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时,有意识地把13个圆片分成10和3两部分。这样,学生拿走9个桃方法就可能是多样的,从而发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形成计算的策略,提升了操作的思维价值。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操作的能力不强,他们往往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五彩缤纷的颜色等感兴趣,并不能把操作的兴趣一下子集中到主要对象上,从而领悟到蕴藏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尊重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让操作活动成为学生探索﹑发现新知的重要手段。如在教学“7的加减法”时,讲完新课以后,我发现学生有些累,注意力有些分散,于是我在黑板上画出一朵红花,让学生根据花心和花叶的关系拿出“4”和 “3”两张数字卡片,问“4”和 “3”组成几?学生拿出7的卡片,边摆边说:4和3组成7,7分成4和3,再引导学生把4和3对换,换成3和4,用同样的方法再摆出5和2,1和6,然后让同桌合作摆出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1+6=7,6+1=7,5+2=7,2+5=7,3+4=7,4+3=7.最后让学生用数字卡片独立摆出7的减法算式:7-1=6,7-6=1,7-2=5,7-5=2,7-3=4,7-4=3.通过以上操作,使学生真正掌握了“7的加减法”计算,亲自尝到了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操作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page]-->
二﹑动手操作,促进思维

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好胜强等特点,针对这一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操作﹑独立思考﹑引起联想,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且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多层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如:“10以内的加减法”是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数的组成即是数的分与合,在“5以内数的分与合”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拿出2根小棒,分成左右两堆,得到(1--1),让学生学会用分与合说组成。再让学生拿出4根小棒,也要分成左右两堆,想想可以怎么分,要求同桌要分得不一样,通过交流发现有三种:(1--3),(2--2),(3--1),我问:“刚才大家摆了其中的三种,谁有本领能把这三种分法一个不漏而且又是很有规律地找出来呢?”学生们互相讨论,边议﹑边论﹑边思考,他们想出了好办法,发现可以先把4根小棒都放在左边,每次移动1根到右边,就分成了(3--1),(2--2),(1--3);也有的讲可以先把4根小棒都放在右边,每次移动1根到左边,就分成了(1—3),(2--2),(3—1)。两种分法都有道理,我及时地给予了表扬,孩子们得到鼓励,主动探索的劲头更足了,这种个个参与人人动手的操作活动,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动手操作,发展思维

皮亚杰说过:“动作性的活动对儿童理解空间观念具有无比巨大的重要性。”几何知识产生于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具有培养人们创新思维活动独特的优越性。因此,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用多种方法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这时,我追问:“为了不重复也不遗漏,可以怎样数呢?”“逼”着学生思考,最后得出数面的一般方法是: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共有6个面。学生认识了什么是相对面后,再引导他们观察﹑比较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问:“你发现了什么?”再一次“逼”着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顿时,学生们兴趣盎然,个个想尽办法探索新知,有的学生用手摸一摸﹑有的用直尺量﹑有的把两块一样的长方体拼在一起﹑有的把长方体相对的面沿着外框画在纸上比较……通过动手操作,使同学们初步感知到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一样,接着,我用取下长方体相对的面的方法验证大小﹑形状一样,通过一系列操作﹑观察﹑思考,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面的大小﹑形状一样。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强化了学生动手操作意识。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究,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内化”为认知,使认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对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直观形象的学具操作更有助于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的思维。只有当学生的观察﹑比较﹑想象﹑探究等深层次思维介入到操作活动中时,操作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意识,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提升操作所蕴含的思维价值。


Tag:数学学习心得心得交流数学学习 - 数学教研 - 数学学习心得

上一篇:小学教师教学心得
《提升小学生数学教学中操作的思维价值》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