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高中语文学习高一语文辅导《游褒禅山记》课堂实录» 正文
  1. 《游褒禅山记》课堂实录

  2. [11-17 20:54:30]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一语文辅导   阅读:8988

概要:生:只要生命不止,就奋斗不息;只要没有成功,就继续努力,就算最终与成功失之交臂,也是不需要觉得悔恨的,因为“尽志可以无悔”。生:我们不能单凭成败论英雄。就像提出“尽志可以无悔”的王安石,他试图变法,改变国家的“积贫积弱”的局面,为此他进行了艰苦的努力,但最终没有成功。他尽了他最大的努力,他可以问心无愧。他也因此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之一,曾经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师:大家的思考很有深度,这已由做学问想到人生哲理了。这也正是这篇文章成为补世力作的重要原因,所以前人有这样的评价:“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师:刚才同学在发言时提到了王安石和他的“熙宁变法”,这实际上运用了我们读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知人论世”。有人认为,王安石的这篇文章,其实是一篇“政治宣言”,他是用“游记”的形

《游褒禅山记》课堂实录,标签:高一语文教学,http://www.85jc.com

  生:只要生命不止,就奋斗不息;只要没有成功,就继续努力,就算最终与成功失之交臂,也是不需要觉得悔恨的,因为“尽志可以无悔”。

  生:我们不能单凭成败论英雄。就像提出“尽志可以无悔”的王安石,他试图变法,改变国家的“积贫积弱”的局面,为此他进行了艰苦的努力,但最终没有成功。他尽了他最大的努力,他可以问心无愧。他也因此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之一,曾经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师:大家的思考很有深度,这已由做学问想到人生哲理了。这也正是这篇文章成为补世力作的重要原因,所以前人有这样的评价:“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师:刚才同学在发言时提到了王安石和他的“熙宁变法”,这实际上运用了我们读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知人论世”。有人认为,王安石的这篇文章,其实是一篇“政治宣言”,他是用“游记”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政治改革的决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学生阅读课前所发的“学案”资料,思考并分小组讨论,交流。)

  生: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我们前面学过他的《答司马谏议书》,从中知道他是个具有坚强毅力的改革家,尽管受到种种阻碍,也毫不动摇退缩。

  师: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有一段话较为典型地表明了他的坚定态度,是哪一段?

  生(齐声):“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师: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正是王安石的写照。

  生:课文中所说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正反映出他是一个具有坚定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的人。

  生:王安石是主张变法的,青年时他就有志于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但他也认识到,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将遇到重重阻碍,要成功,“志、力、物”缺一不可,但“物”与“力”不可强求,一个人要想为社会有所贡献,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吾志”。

  师:可以说“尽吾志”思想正是王安石后来百折不挠实行变法的思想基础,也是他所主张的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师:(课件出示)温家宝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引用了王安石所说的三句话:“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这三句话既体现了王安石的进步思想,又集中表现了他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以及大无畏的气概。这也可以作为本篇文章思想的一个补充。

  师:这篇文章以其所表现出的深邃的思想、高远的旨趣、坚毅的品格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其立场和世界观虽然有所不同,但莫不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坚韧顽强的追求与奋斗精神。

  (课件出示)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李大钊有诗道:“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诗中,闪耀着无产阶级思想的光辉,也熔铸着历史上优秀人物的思想精华。

  师:让我们永远秉承民族优秀人物的思想光辉和精神品格,规划好自己未来的人生,磨练自己的品质与意志,拥有一片自己的天空。

  师:我们来读课文的第三段,进一步体会王安石的游历感悟。

  (师生齐读课文的第三段。下课。)

  以上就是www.85jc.com小编分享的《游褒禅山记》课堂实录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www.85jc.com。

上一页  [1] [2] [3] 


Tag:高一语文辅导高一语文教学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学习 - 高一语文辅导

上一篇:《游褒禅山记》教学反思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