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高中语文学习高一语文辅导《赤壁赋》教学实录» 正文
  1. 《赤壁赋》教学实录

  2. [11-17 20:54:37]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一语文辅导   阅读:8993

概要:师:同学们齐读第四段,说说“苏子二论”指的是什么?可先将第四段分为两层,该分在哪里?(生齐读第四段)生5:分在“而又何羡乎”后。师:对了。第一层是针对上文的哪一句话展开驳斥,提出“何羡论”?生(齐声):羡长江之无穷。师:第二层在“不必羡慕”、一切随缘的基础上,提出“共适论”。不属于你的莫强求,属于你的尽情享用。师:这两层是什么关系?生(齐声):递进。师:“苏子二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生(齐声):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第三环节,深入探究]师:苏轼由失意到超脱、由“羡”到“何羡”的转变,这个心路历程他整整走了四年。在这个超脱转变过程中,看问题的角度改变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同学们一起看第四段“何羡论”部分,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哪两种看问题的角度?生(齐声):“变”与“不变&rdquo

《赤壁赋》教学实录,标签:高一语文教学,http://www.85jc.com

  师:同学们齐读第四段,说说“苏子二论”指的是什么?可先将第四段分为两层,该分在哪里?(生齐读第四段)

  生5:分在“而又何羡乎”后。

  师:对了。第一层是针对上文的哪一句话展开驳斥,提出“何羡论”?

  生(齐声):羡长江之无穷。

  师:第二层在“不必羡慕”、一切随缘的基础上,提出“共适论”。不属于你的莫强求,属于你的尽情享用。

  师:这两层是什么关系?

  生(齐声):递进。

  师:“苏子二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生(齐声):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三环节,深入探究]

  师:苏轼由失意到超脱、由“羡”到“何羡”的转变,这个心路历程他整整走了四年。在这个超脱转变过程中,看问题的角度改变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同学们一起看第四段“何羡论”部分,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哪两种看问题的角度?

  生(齐声):“变”与“不变”。

  师:客主分别是从什么角度看问题?

  生(杂然答道):客是从“变”的角度看问题,主是从“不变”的角度看。

  师:因为拘泥于“变”的角度,客消极悲观;因为换个“不变”的角度,看问题的角度多了,于是苏子超脱进入豁达的人生大境界。多角度看问题能使人豁然开朗、心胸开阔,从而进入豁达乐观的人生大境界。《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批判庄子“一生死,齐彭殇”的消极生死观,认为“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试问庄子是从什么角度看生死问题,王羲之又是从什么角度看生死问题?

  生6:王羲之是从人对社会贡献的角度看生死问题,庄子是┅┅

  师:同学能回答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王羲之是从生命的社会意义角度看生死问题,提出“生死亦大矣”“将以有为”的积极生死观;庄子仅从生命的生物意义角度看问题,将生命物化,认为生死都只是生命的物理转化过程,它们一样都是生命的存在形式。

  师:我来个戏说“一生死”,比如我家母鸡下蛋了,一个生命诞生了,对我的意义就是有蛋吃了;我将这蛋煎了,一个生命结束了,对我的意义还是有蛋吃了。庄子是将人与一切生物混为一谈,否定了人的社会意义。

  师:王羲之认为“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但没有具体说明理由,现在请同学们帮王羲之写一段批驳庄子的文字。限时6分钟。(师巡视、指导。)

  师:时间到,请几个同学展示成果。

  生7: 生命是一种神秘的物质。在它诞生时,人们并不能感觉到什么,但生命是极具创造力的,生命在其存在过程中往往创造出远远超出生命本身的价值。所以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马克思的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他“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生,延续着生命价值的创造;死,终止了生命价值的创造。它们于生命的意义是对立矛盾的,又岂能等同视之。

  生8:古有庄子云:“一生死,齐彭殇。”这得到部分人的认同,但我不敢苟同,生死岂能相等?人生在世,当运用毕生所学服务人民、造福社会,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大化。司马迁若不忍辱苟活,又哪有《史记》如日月光芒照耀历史长河?邓小平若经不起三起三落的折腾,又哪有现今的中华盛世?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同样是死,尚且有这么大的区别,更何况生死乎?

  生9: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有蜉蝣朝生暮死,夏秋之交生于水边,来不及啜露,来不及观月,便葬身于水。其生其死,可谓一也。但又有谁愿意作这般生死呢?又有苏子渔樵于江渚,侣鱼虾,友麋鹿,驾扁舟。虽无羽化登仙,但游尽赤壁,知鱼肥,识笋香,亦乐矣。倘说“齐彭殇”,使苏子英年早逝,临如画江山,谁吟“大江东去”豪放诗章?难怪王右军说:“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师:前两位同学都能从生命的社会意义角度驳斥生死不能等同视之,而且举马克思、司马迁、邓小平等伟人例子,论证有力。后一位同学能同时从生命的生物意义和社会意义两个角度展开批驳,更是棋高一招。而且直接从《赤壁赋》中就地取材。

  [第四环节,拓展演练]

  师:本课通过对《赤壁赋》的深入探究,并联系《兰亭集序》,帮助同学们建立了积极的生死观,掌握了不绝对化,多角度看问题的正确的思想方法。

  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将课堂练笔修改后写在作业本上交进来。下课,同学们再见。

  以上就是《赤壁赋》教学实录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www.85jc.com。

上一页  [1] [2] 


Tag:高一语文辅导高一语文教学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学习 - 高一语文辅导

上一篇:《游褒禅山记》教学实录
《《赤壁赋》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