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教案设计高二语文教案设计《过秦论》» 正文
  1. 《过秦论》

  2. [10-10 23:20:00]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二语文教案设计   阅读:8897

概要: 2、对比论述本文的对比论述集中在第5段,上文已有说明。这里只作一点补充:必须把这种对比放到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来看。昔年,九国之师,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进攻仅有雍州一地的秦,却遭到惨败;而今天,陈涉以数百"疲弊之卒"发难,进攻占有天下的秦,反而取得成功,这就生动地说明了转入守势后的秦已经变得外强中干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孟子说:"失民心者失天下。"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这正是仁义不施而失掉民心的结果。这样来论述,自然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八)、语言特色贾谊是汉赋的早期作家,这篇文章不是赋,然而语言上却明显地带有赋的特色。它讲究铺排渲染,例如开头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等四语;中间写九国之师攻秦,四君、九国、谋臣、策士、武将,一一列名,显得很有声势;写秦始皇,则极力塑造出他那"威加海内"的形象。行文又多用骈偶,读起来铿锵有声。它的骈偶不同于后来的骈体文以"四六

《过秦论》,标签:高二语文教学设计,http://www.85jc.com

2、对比论述本文的对比论述集中在第5段,上文已有说明。这里只作一点补充:必须把这种对比放到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来看。昔年,九国之师,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进攻仅有雍州一地的秦,却遭到惨败;而今天,陈涉以数百"疲弊之卒"发难,进攻占有天下的秦,反而取得成功,这就生动地说明了转入守势后的秦已经变得外强中干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孟子说:"失民心者失天下。"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这正是仁义不施而失掉民心的结果。这样来论述,自然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八)、语言特色贾谊是汉赋的早期作家,这篇文章不是赋,然而语言上却明显地带有赋的特色。它讲究铺排渲染,例如开头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等四语;中间写九国之师攻秦,四君、九国、谋臣、策士、武将,一一列名,显得很有声势;写秦始皇,则极力塑造出他那"威加海内"的形象。行文又多用骈偶,读起来铿锵有声。它的骈偶不同于后来的骈体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形式,而是非常灵活,有时字数甚至不完全相等,如"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有些骈语是包含在散句之中,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如此变化多端,不显得单调。

二、依据注释理解文意,并归纳文言知识。

1、通假字约从离衡(通"横") 合从缔交(通"纵")

制其弊(通"敝") 百有余年(通"又")

陈利兵而谁何(通"呵")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赢粮而景从(通"影")

2、古今异义

例句 古义 今义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黄河 水道的通称

赢粮而景从 担负 胜或获得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崤山以东 山东省份

流血漂橹 盾牌 使船前进的工具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爱惜、爱护、喜欢

宽厚而爱人 爱惜人民 丈夫或妻子;恋爱中的男女一方

分裂山河 划分 整体事物的分开或使整体的事物分开

3、词类活用现象

A、名词的活用

例句活用类型 释义

席卷、包举、囊括 名词作状语 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 名词作状语 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赢粮而景从 名词作状语 像影子一样

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名词作状语 在国内、向南

序八州而朝同列 名词动用 招致

履至尊而制六合 名词动用 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名词动用 用破瓮作 用草绳系

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词前,1、2、3句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第4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方位。

名词活用作动词,第5句和第7句,两个名词连用,表示事物的动作意义;第6句,名词和动词用"而"连接,这个名词常用如动词。

B、动词的活用

例句活用类型 释 义

追亡逐北 动词作名词 逃走的人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动用法 使……退却

约从离衡 使动用法 使……离散

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动用法 使……朝拜

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动用法 使……争斗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动用法 使……灭亡

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动词用作名词,动词在句中充当宾语,如例1、动词的使动用法,例2、3、6句,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4、5句,动作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这说明这些动词都产生了使动用法。

C、形容词活用

例句活用类型 释义

会盟而谋弱秦 形容词使动 使……弱

以弱天下之民 形容词使动 使……弱,削弱

以愚黔首 形容词使动 使……愚蠢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教案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设计 - 高二语文教案设计

上一篇:《劝学》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