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能力训练
- [11-18 14:05:48]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三语文教案设计 阅读:8906次
概要: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美感所伴的快感,在当时都不觉得,过后才回忆起来。比如读一首诗,当时只是心领神会,无暇他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摘自朱光潜《谈美》(略有删改)11.在第3段横线处补上一句恰当的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第5段中,作者用“提灯寻影,灯到影灭”一句所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美感与快感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罗斯金认为艺术是另一世界的东西,对实际人生没有诱惑力,因而不如生活更美。B.作者引用古人诗句是为了批驳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将感官分为“高”“低”二等的观点。C.作者认为某些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影响的学说,并不真正具有价值。D.不少美学
《说“木叶”》能力训练,标签:高三语文教学设计,http://www.85jc.com
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美感所伴的快感,在当时都不觉得,过后才回忆起来。比如读一首诗,当时只是心领神会,无暇他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摘自朱光潜《谈美》(略有删改)11.在第3段横线处补上一句恰当的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第5段中,作者用“提灯寻影,灯到影灭”一句所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美感与快感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罗斯金认为艺术是另一世界的东西,对实际人生没有诱惑力,因而不如生活更美。B.作者引用古人诗句是为了批驳主张“享乐主义”的美学家将感官分为“高”“低”二等的观点。C.作者认为某些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影响的学说,并不真正具有价值。D.不少美学研究者走上迷途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弄不清楚美感与快感的分别。 参考答案 1.D 2.A 3.B 4.A 5.C 6.B 7.“木”具有暗示性8.①暗示清秋气息 ②暗示诗人情感 ③暗示人物性格形象9.①“雨中黄叶树”既是比喻又是衬托,借以表现作者年事已高,晚景凄凉的景况。②通过凄凉孤苦的处境,反衬外弟来访带来的极大慰藉,从而体现一个“喜”字。10.古代诗歌中的木叶具有极其丰富的暗示性。11.美感有普遍性,快感没有普遍性。12.体会美感应凭直觉而不是凭反省。13.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14.A
上一页 [1] [2]
Tag:高三语文教案设计,高三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设计 - 高三语文教案设计
上一篇:《说“木叶”》说课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