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教案设计高三语文教案设计《说木叶》导学案» 正文
  1. 《说木叶》导学案

  2. [11-18 14:06:12]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三语文教案设计   阅读:8646

概要:提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两个关键词概括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而干燥之感,它带来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提示:重点句,“落叶的微黄而干燥之感” “带来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是关键词,具体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提示:重点句,进一步说明“木”的艺术效果。(2)用关键词组合答案,完整而准确地回答第一小题。问题:用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说明古典诗歌中“木”的适用场合、艺术特征和艺术效果。能力要求:综述是一项重要的信息整合的能力

《说木叶》导学案,标签:高三语文教学设计,http://www.85jc.com

  提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两个关键词概括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而干燥之感,它带来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提示:重点句,“落叶的微黄而干燥之感” “带来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是关键词,具体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

  提示:重点句,进一步说明“木”的艺术效果。

  (2)用关键词组合答案,完整而准确地回答第一小题。

  问题:用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说明古典诗歌中“木”的适用场合、艺术特征和艺术效果。

  能力要求:

  综述是一项重要的信息整合的能力,要求用简洁而连贯的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简洁,连贯,完整,是三项具体要求。课上训练可要求学生根据这三项要求回答问题并作出评价。

  参考答案:

  在古典诗歌中,“木”适用于秋风叶落的季节。“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是形象疏朗,含有落叶的因素;第二个艺术特征是有落叶的微黄而干燥之感,能带来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木”的艺术效果是

  能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使读者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

  (3)自学讨论,解决课前预习第一题第二小题。

  问题: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与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的“木叶”,二者的意味和意境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木”有疏朗的意味,“叶”有绵密的意味。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的“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衬托了湘夫人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性格形象。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以“木”代“叶”,洗净了“叶”字的绵密之意,意境更显空阔。

  第二课时

  【课堂讨论】

  古代诗歌中的“木”字,为何会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诗歌语言的特质)

  重点句:“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富于感染性启发性”

  知识要点:

  “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暗示性是指词语的形象色彩、感情色彩和联想的意义。从字面上讲,“木”就是“树”,二者是同一概念。但“木”使人联想到“木头”“木板”“木料”,说明它有木质的形象色彩。“木”使人更多地想起树干,而很少想到非木质的叶子。在人们的想象中,“叶”被排斥到“木”的形象之外,好像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暗示着“落叶”。

  “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丰富多彩一言难尽”,是说富于暗示性的诗歌语言能够诱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丰富多彩一言难尽”是读者创造性想象的结果。例如“木”使人想起掉了叶子的树干的“疏朗的形象”(视觉感受)(“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木叶”使人想起“窸窣(听觉感受)飘零(视觉感受)透些微黄(视觉感受)”的“干燥(触觉感受)”的叶子,甚至感到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综合感受)(“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富于感染性启发性”——富于暗示性的诗歌语言不但能够诱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而且能够调动读者的情感体验。例如从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纯是读者的内心体验(心觉感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教案设计高三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设计 - 高三语文教案设计

上一篇:《谈中国诗》教案设计
《《说木叶》导学案》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