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综合知识借虚词之力 提升阅读教学» 正文
  1. 借虚词之力 提升阅读教学

  2. [10-10 23:18:48]   来源:http://www.85jc.com  综合知识   阅读:8691

概要: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虚词直到高中阶段才纳入教材“正堂”的语法知识,在初中教材体系中直至八年级才仅在附录中出现,注意只是“附录”,并未纳入严格意义上的必教必学范围。按照教材这一编排体系,从语法角度而言,在初中阶段,虚词充其量只是一个“配角”。但语法地位上的弱势并不影响其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关注虚词,发掘虚词蕴藏的潜力,不论从阅读教学的点上还是面上,对于提升阅读的思维品质,滋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都有着很大的作用。 一、借助虚词,长文短教。 文学作品的教学目的有多个角度,我们可以把让学生形成文本的图式作为目的,也可以以提高学生的作品欣赏能力为目的。如果是后者,那么在有些篇目的教学中,以虚词为契机,则能迅速地进入作品赏析,实现长文短教。 比如《社戏》这一经典篇目,如果以让学生形成文本的图式为教学目标,由于此文的长度与深度,往往要耗费较多的课时去理清层次,分析文意,而且这样做会将文章的内在情感打破,造成对作者情感理解的割裂,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所以这未必

借虚词之力 提升阅读教学,标签:综合知识大全,http://www.85jc.com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虚词直到高中阶段才纳入教材“正堂”的语法知识,在初中教材体系中直至八年级才仅在附录中出现,注意只是“附录”,并未纳入严格意义上的必教必学范围。按照教材这一编排体系,从语法角度而言,在初中阶段,虚词充其量只是一个“配角”。但语法地位上的弱势并不影响其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关注虚词,发掘虚词蕴藏的潜力,不论从阅读教学的点上还是面上,对于提升阅读的思维品质,滋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都有着很大的作用。

一、借助虚词,长文短教。

文学作品的教学目的有多个角度,我们可以把让学生形成文本的图式作为目的,也可以以提高学生的作品欣赏能力为目的。如果是后者,那么在有些篇目的教学中,以虚词为契机,则能迅速地进入作品赏析,实现长文短教。

比如《社戏》这一经典篇目,如果以让学生形成文本的图式为教学目标,由于此文的长度与深度,往往要耗费较多的课时去理清层次,分析文意,而且这样做会将文章的内在情感打破,造成对作者情感理解的割裂,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所以这未必是最佳的教学选择。而《社戏》的内容十分吻合初一学生的兴趣,从欣赏的角度入手,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又能教会他们欣赏文学的本领,同时还能使学生潜意识里排除对鲁迅作品的畏惧感,扫除“一怕周树人”的阴霾,为以后鲁迅作品的教学铺路,因而可能是较合适的目标定位。而虚词则在这个定位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妙用,能使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佳的成效。

《社戏》末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过那夜似的好戏了!”中有两个虚词——“再”,充分流露出了作者对“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的爱恋与怀念。教学时通过抓住虚词设计朗读可以使这种情感充分的形象化,既能使学生未入文章先有情,又能使教学牵一发而动全身。故而我们可以抓住这两个“再”字设计问题:

两个“再”字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如此喜爱与怀念“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呢?

围绕此问题,让学生从文章中去探究豆好吃,戏好看的原因,这样做虽未分析文章结构,但只要学生发现了“受到优待、看戏难得、途中景美、偷豆有趣、公公送豆”是豆好吃,戏好看的原因之后,文章结构就不理自顺了,更为有利的是:以最快的速度直切要害,把握情感,让学生领会了欣赏的秘妙之方,爱上了鲁迅的文章,实现了长文短教,提高了课堂效率。

不仅是《社戏》,鲁迅的《雪》《藤野先生》等同样可以抓住虚词,直指欣赏殿堂。

二:借助虚词,浅文深教。

语文教材中有些篇目篇幅短小,内容上一览无余,无需深思即可明了其意。这些作品似乎只是一个情感教育的载体,无需探究。事实上很多教师也是这么做的,这就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用暴殄天物是绝不为过的。这些文章即浅文,浅文是可以深教的,难就难在我们能否发掘出浅文里埋藏的“深”来。在处理这些浅文时,我们有时可以从虚词入手,寻找文章的突破口,达到浅文深教,实现文章的价值。

比如人教版七上的《蝉》,简短的三百来字传递出“要好好的活”的道理。初一学生理解起来不废吹灰之力。教学时如按一般的文本教学进行设计,很难上出语文特色,很难吸引学生的心神。仔细研读文本,我们会发现躲在字缝中的虚词是作者传情达意的关键所在,倘若去掉虚词,则将文不成文!以“虚词”为宗进行文章的教学,将是本文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此文围绕虚词进行教学的实录案例《借虚词张力抒心中情怀》刊发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年第4、第5期,现将设计思路呈现于下:

《蝉》中,“烦人”贯连文章前半部分,文中作者“烦”之情感因过于明了而难以使学生动心,在此中情况下,我首先让学生阅读删去虚词的语段,再逐步呈现原文。

杜鹃花没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

杜鹃花没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烦。)

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第一次删去虚词和“使事忙的人听了烦。”请生体会情感——读不出“烦”。第二次加上“使事忙的人听了烦。”体会出“烦”。第三次出示原文,比较哪个更烦,层层深入体会虚词的妙处,在这个过程中,加以朗读指导,使学生入心地体会虚词的作用。以此种方式阅读有关“烦人”的语段。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知识综合知识大全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 - 综合知识

上一篇:高中生学好语文的必由之路:细察深思
《借虚词之力 提升阅读教学》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