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综合知识修辞疑难突破与运用指向» 正文
  1. 修辞疑难突破与运用指向

  2. [10-10 23:18:48]   来源:http://www.85jc.com  综合知识   阅读:8777

概要: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表达应用的一大考点,考查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八种。要让这一考点要求落实,首先要就八种修辞手法易混疑难进行突破,然后就修辞运用类题进行专项训练。下面具体展开。 一、八种修辞手法易混点、疑难处 八种修辞手法,我们可将它们分为三类,一是描绘类,有比喻、夸张、借代、比拟,作用是使表达生动形象;一是结构类,包括对偶与排比,作用是突出强调;三是表达类,有反问与设问,目的是增强语气。下面将集中讲讲八种修辞易混点、疑难处。 1、比喻与非比喻、三类比喻比较、比喻与借代 有同学往往认为一有喻词,就觉得是比喻,其实不是这样。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通过实例知道如下用了喻词的句子,不属于比喻,比喻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体和喻体属于不同类事物,二是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有的比喻没有喻词。 非比喻句: (1)表示比较 ①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

修辞疑难突破与运用指向,标签:综合知识大全,http://www.85jc.com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表达应用的一大考点,考查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八种。要让这一考点要求落实,首先要就八种修辞手法易混疑难进行突破,然后就修辞运用类题进行专项训练。下面具体展开。

一、八种修辞手法易混点、疑难处

八种修辞手法,我们可将它们分为三类,一是描绘类,有比喻、夸张、借代、比拟,作用是使表达生动形象;一是结构类,包括对偶与排比,作用是突出强调;三是表达类,有反问与设问,目的是增强语气。下面将集中讲讲八种修辞易混点、疑难处。

1、比喻与非比喻、三类比喻比较、比喻与借代

有同学往往认为一有喻词,就觉得是比喻,其实不是这样。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通过实例知道如下用了喻词的句子,不属于比喻,比喻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体和喻体属于不同类事物,二是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有的比喻没有喻词。

非比喻句:

(1)表示比较

①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②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③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

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2)表示举例

①“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

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②菜市场,蔬菜很多,如西红柿、南瓜、苦瓜、青椒等。

句中用“如”表列举。

(3)表示猜测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句中用“仿佛”表示想象,写的不是眼前景,而是虚景,想象之景。

(4)表示联想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5)表示说明

1.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句中用“像”来直接阐述某一道理。

比喻的三种类型区别如下:

明喻与暗喻,本体、喻体都具备,但喻词不同。

明喻:本体+喻词(“像”“好像”“仿佛”“犹如”等)+喻体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暗喻:本体+喻词(“是”“变成”“成了”“构成”等)+喻体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借喻没有本体与喻词,只有喻体。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比喻(借喻)与借代不同:

(1)比喻重在“喻”,借代重在“代”;

(2)比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3)比喻中的借喻可变成明喻形式。

如: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上句是借喻的修辞方法,只出现喻体“翡翠”,用“翡翠”来比喻绿色的海浪。此句可变成“绿色的海浪像翡翠”。

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枪杆子”是借代,用“枪杆子”来代替“武装斗争”,因为“武装斗争”必须得用枪杆子。

2、比喻与比拟

首先是性质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而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

其次,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如: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此句属比喻。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知识综合知识大全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 - 综合知识

上一篇:语言运用“修辞手法”复习指津
《修辞疑难突破与运用指向》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