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综合知识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 正文
  1. 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

  2. [10-10 23:18:48]   来源:http://www.85jc.com  综合知识   阅读:8972

概要: 【示例4】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2011年上海卷)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 【解析】 这首诗是写游子离愁的,诗中刻划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游子“看月”、“失眠”、“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展现了诗中主人公的心理发展层次,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实在无法入睡;同时说明他心中忧愁很深。尤其是那“起徘徊”的情态,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痛苦的剧烈。这首短小的抒情诗,细致地表现了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把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揉合在一起,既富有抒情诗的特质,又具有文学的形象形。参考答案:“我”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我”夜不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

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标签:综合知识大全,http://www.85jc.com

【示例4】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2011年上海卷)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

【解析】

这首诗是写游子离愁的,诗中刻划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游子“看月”、“失眠”、“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展现了诗中主人公的心理发展层次,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实在无法入睡;同时说明他心中忧愁很深。尤其是那“起徘徊”的情态,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痛苦的剧烈。这首短小的抒情诗,细致地表现了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把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揉合在一起,既富有抒情诗的特质,又具有文学的形象形。参考答案:“我”揽衣而起,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我”夜不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既是领会诗歌情感内涵的捷径,也是领会诗歌情感内涵的关键,是中学生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一直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的常规题型。如何来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呢?

一、知人论世,推究人物

诗中的人物形象是复杂的,或不慕权贵、豪放洒脱,或心忧天下、忧国忧民;或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或矢志报国、献身边塞;或爱恨情长、缠绵悱恻等。这些形象多有诗人人生经历和思想感情的融入与折射。因此,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要关注时代背景、人生境遇等因素,做到知人论世。比如南宋的一些诗词,鉴于国土沦丧、偏安江南的现状,诗人多有矢志报国、收复失地的情怀;陈子昂、李商隐等人的诗,因不为世重用,多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另外,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还要抓住诗中神态、动作、心理、细节等的描写。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念”、“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与心理,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怀才不遇的孤独士大夫形象。

二、结合诗意,解读意象

古诗词中,某些客观事物具有特定的内涵,成为特殊意象,诗人常用一些特定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借助这些特殊意象,可以探究诗人的情感。比如,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梧桐大多表凄苦之意,梅象征高洁等。在高考备考中,可以对一些特定意象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认识和了解。在解读诗歌时,抓住诗歌所选用的特定意象,无疑是找到了一把解读诗词意蕴的钥匙。比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借“行舟”、“乡书”、“归雁”等意象表达了羁旅在外而神思故里、想念亲人的感情。以意象为切入点解读诗歌,再依据诗歌的内容反观意象的作用,这样回答有关意象分析的试题才能准确到位。

三、开拓意境,分析景物

“意”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指诗中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开拓意境要立足于诗中的景物描写,景物分析有三个层次:一是在脑中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二是把画面中没有直接写到的那一部分靠想象补充出来,三是领会画面背后深远的意蕴。比如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诗人描写阴雨、江草、鸟鸣等,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境的开拓,离不开对景物的分析。

四、运用术语,整合答案

解答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试题,先要明确试题的设置类型,然后有的放矢整合答案。其实,每种命题形式都有一定的解答规律和答题方式可循,这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揣摩总结。就诗歌形象而言,回答此类试题,基本的原则是要明确是什么形象,要结合诗意分析形象特征,有时还要揭示形象意义。就诗歌人物情感而言,只笼统回答“乐观”、“感伤”等是不行的,必须结合诗歌内容说出原因。为使答案鲜明规范,要恰当运用一些鉴赏术语。比如说明诗歌的意境,常用这样一些术语:雄浑开阔、恢弘高远、宁静恬淡、清净幽远、雄奇瑰丽、苍凉悲壮、冷森幽僻、凄清悲凉等。景物描写不能简单地只用“画面优美”,诗词意境也不能简单地只用“凄清悲凉”,术语的使用要和相关的分析密切结合起来。

上一页  [1] [2] 


Tag:综合知识综合知识大全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 - 综合知识

上一篇:半期考试后 高中语文如何查漏补缺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