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怎样理解文言实词» 正文
  1. 怎样理解文言实词

  2. [10-10 23:18:48]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阅读:8681

概要: 文言实词,自然避不开通假字。通假字其实就是古人的笔误。只是后人沿袭前人的笔误,通假字也就代代相传了。这有两种情形,一是以同音字代替本字,二是以形似字代替本字。广义上的通假字,也包括古今字和异体字。 怎样判别通假字呢?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判别。如201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卷中“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一句,是韦祖思挽留胡叟的话。其中的“反”,通“返”,是“返回”之意。胡叟要返回,韦祖思才要挽留。再看前文,胡叟“拂衣而出”,就是很生气地出去,因为韦祖思对他的态度很傲慢。下文胡叟“遂不坐而去”,就是连坐都不坐就离开了韦祖思。从上文的“出”,到韦祖思的“留”,再到下文的“去”,都说明胡叟很生气地回去了,片刻都不停留。下文又有一句:“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这里的“直”只有当作“值”的通假字才符合文意。因此,把握上下文的意思是关键。切不可望文生义,把它理解为现代汉语常见的意思。否则,就讲不通了。2011年浙江卷“人罔常怀,怀于有仁”中“罔”通“无”。“怀”为心愿。人没有固定不变的心愿,如果有

怎样理解文言实词,标签:初中语文基础知识,http://www.85jc.com

文言实词,自然避不开通假字。通假字其实就是古人的笔误。只是后人沿袭前人的笔误,通假字也就代代相传了。这有两种情形,一是以同音字代替本字,二是以形似字代替本字。广义上的通假字,也包括古今字和异体字。

怎样判别通假字呢?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判别。如201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卷中“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一句,是韦祖思挽留胡叟的话。其中的“反”,通“返”,是“返回”之意。胡叟要返回,韦祖思才要挽留。再看前文,胡叟“拂衣而出”,就是很生气地出去,因为韦祖思对他的态度很傲慢。下文胡叟“遂不坐而去”,就是连坐都不坐就离开了韦祖思。从上文的“出”,到韦祖思的“留”,再到下文的“去”,都说明胡叟很生气地回去了,片刻都不停留。下文又有一句:“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这里的“直”只有当作“值”的通假字才符合文意。因此,把握上下文的意思是关键。切不可望文生义,把它理解为现代汉语常见的意思。否则,就讲不通了。2011年浙江卷“人罔常怀,怀于有仁”中“罔”通“无”。“怀”为心愿。人没有固定不变的心愿,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仁了。

至于异体字,同学们见到的虽然不多,但在具体语言环境之中,也还是能够判别的。如2011年浙江卷中“若某,冘豫不决,故赠以刀”。其中的“冘豫不决”就是“犹豫不决”。“帑廥寖虚”中的“寖”就是“浸”的异体字,是“逐渐”的意思。又如2010年浙江卷中“尠有屈焉”中的“尠”就是“鲜”的异体字,又写作“尟”,是“很少”的意思。

上一页  [1] [2] 


Tag: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上一篇:中考文言文句式之被动句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