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课文鉴赏
- [10-10 23:17:41]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一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406次
概要: ⑵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韩麦尔先生的形象是通过小弗朗士的观察来展开的。这个形象基本上是由一个从幼稚走向懂事的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从孩子的观察和叙述中,我们看到,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有四十多年教龄、受人尊敬的老师。他热爱自己的职业,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是一个爱国斗士。他的性格刻画由以下几种描写方法完成。一是肖像描写,包括两方面:衣着描写以及神态描写。衣着描写如“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但那天既不是督学来视察,又不是要发什么奖。韩麦尔先生这反常的穿戴,既是为了说明他对自己教学生涯最后一次的留念,同时表现他对祖国的崇高敬意,另外,还表现了他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韩麦尔先生正是从自己的穿戴、言行神态中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教育自己的学生,显示他特殊的性格。神态描写,如“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
《最后一课》课文鉴赏,标签:初一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⑵ 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韩麦尔先生的形象是通过小弗朗士的观察来展开的。这个形象基本上是由一个从幼稚走向懂事的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从孩子的观察和叙述中,我们看到,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有四十多年教龄、受人尊敬的老师。他热爱自己的职业,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是一个爱国斗士。他的性格刻画由以下几种描写方法完成。一是肖像描写,包括两方面:衣着描写以及神态描写。衣着描写如“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但那天既不是督学来视察,又不是要发什么奖。韩麦尔先生这反常的穿戴,既是为了说明他对自己教学生涯最后一次的留念,同时表现他对祖国的崇高敬意,另外,还表现了他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韩麦尔先生正是从自己的穿戴、言行神态中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教育自己的学生,显示他特殊的性格。神态描写,如“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惨白”是韩麦尔内心悲愤的感情,“呆”说明其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这种痛苦和悲愤,是韩麦尔爱国精神的又一个体现。他为国家的沦陷而悲愤,为遭受到侵略者的文化侵略而悲愤,为从此失去自己的战斗岗位而悲愤。这种奇怪的神态,韩麦尔的学生能读懂它们,因此,小弗朗士才觉得此时“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二是语言描写。文章用了相当的篇幅,对韩麦尔的语言进行了描写,以揭示其思想感情,丰富人物形象。如“他(指韩麦尔)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记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一段语言描写,寓意深刻,表现了韩麦尔对祖国的深情,对工作的尽职尽责。尽管是最后一次给学生们上法语课,但仍然利用这个神圣的阵地,激励自己的学生努力学好法语,用它作为武器,为祖国的统一、自由而斗争。法国人民不当亡国奴、坚强不屈的性格在韩麦尔先生等人的身上得到集中体现。
7、文章的线索、情节:
本文是以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作为文章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根据人物活动的场景,本文的情节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⑴ 上学路上。小弗朗士因厌学、贪玩在上学路上驻足观“风景”;但后来能管住自己,向学校跑去;在路上预感今日气氛不同寻常。这部分作者巧妙地把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结合在一起,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另外,小弗朗士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为后面他的思想转变打下基础。
⑵ 上课经过。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有:一是教室气氛异常。二是小弗朗士知道了真相后的心理活动。三是韩麦尔先生精心设计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给所有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小弗朗士觉悟也得到提高。这一部分是情节的发展与高潮。
⑶ 宣布下课。这一部分是故事的结局,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的热爱,对亡国的悲痛,对法国语言必将永存的坚定信念。
8、小中见大的艺术美:
《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战后割让阿尔萨斯与洛林两地给普鲁士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表现阿尔萨斯省人民沦为异族奴隶后的痛苦和对祖国的热爱。这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题材,作者选用了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将笔聚焦在一个极富生活化的片断上,即阿尔萨斯一所小学一堂法文课上。作者的这一选择,又使“小”的内容更为充实丰富,社会意义的巨大主题浓缩到了一件日常生活的事件里,从而把这堂课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使这一堂课的任何场景、细节都具有了庄严的情味与动人心魄的力量。这种小中见大的手法在感染读者时有“四两拨千斤”的艺术效果。
9、刻画心理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刻画心理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方法,小弗郎士从幼稚到成熟的思想变化过程主要通过他的心理活动来描述的。当老师讲这是最后一课时,开始对自己的旷课感到“懊悔”;当知道老师要离开自己时,他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当看到字帖挂在课桌的铁杆上他就觉得“有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当听到屋顶上的鸽子咕咕地低声叫时,他想“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当老师讲完最后一课,他完全被老师的热情所感动,觉得老师“从来没有这样高大”。这一系列的心理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在老师教育下成长的轨迹,即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由天真幼稚逐步走向成熟,乃至到充满爱国激情的转变过程。
上一页 [1] [2]
Tag:初一语文课后练习,初一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一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最后一课》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