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卷(4套)
-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563次
概要: 20.不好,因为原文中用设问语气更能吸引读者,形象生动地引出论点,如果改为“创造性思维有如下必须要素”就不吸引人了。 21.言之有理既可 四、作文(共50分) 22.按中考标准评阅。 B卷(50分) (五)诗文名句考查(10分) 23.古诗文积累(10分,⑴-⑹小题每题1分,⑺、⑻小题各2分) ⑴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⑵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⑶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⑷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⑸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⑻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六)现代文阅读(20分) 24.女孩在二十岁生日时,通过自我祝福,自我鼓励,实现了转变。(3分)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5.淡淡地”用得好,写出舍友们对女孩的生日漠不关心。(2分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期末试卷(4套),标签: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20.不好,因为原文中用设问语气更能吸引读者,形象生动地引出论点,如果改为“创造性思维有如下必须要素”就不吸引人了。
21.言之有理既可
四、作文(共50分)
22.按中考标准评阅。
B卷(50分)
(五)诗文名句考查(10分)
23.古诗文积累(10分,⑴-⑹小题每题1分,⑺、⑻小题各2分)
⑴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⑵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⑶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⑷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⑸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⑻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六)现代文阅读(20分)
24.女孩在二十岁生日时,通过自我祝福,自我鼓励,实现了转变。(3分)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5.淡淡地”用得好,写出舍友们对女孩的生日漠不关心。(2分)②“溢满”的意思是充满而流出来,“充满”只是满的意思,(1分)“溢满”的程度更高,用溢满更能表现小女孩无比幸福(1分)。
26.现起到强调作用,(1分)这句话既是文章的中心,也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在困难无助的时候应该学会自我鼓动。(2分)
27.要点:写出女孩受冷落的忧郁得2分,写出女孩的渴望及期盼得(2分)
28.议论(1分)抒情(1分)仿写:略(1分)
29.困境的时候,(1分)应该树立信心,学会自强自立,(1分)坚韧不拔,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1分)(只要答出上述要点就按点给分)
(七)文言文阅读(20分)
《隆中对》、《出师表》对比阅读。
30.略
31.略
32.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2分)
3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3分)
34.《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给分。)
35.“天下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6.诸葛亮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思想,同时也表达了创业的艰难的思想。
37.回顾了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①三顾茅庐。②临危受命。③临崩寄臣以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了作者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和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帝创业的艰难激励后主。
38.有关典故如三顾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
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
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
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书写能力考查(4分)
1、请将下面一首七言绝句,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下面的方格内。(4分)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二、课文内容考查(22分)
(一)文言文实词考查(4分)
2、下面各组句子和词语中,重点词意思相同的两组分别是:()()
A、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明知故问
B、易: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易如反掌
C、克: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攻无不克
D、皆: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草木皆兵
(二)、文言文阅读考查(8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若士必怒,怀怒未发,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3、请分别概括你想象中秦王、唐雎的形象。(3分)
答: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人教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期中试卷(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