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端木蕻良
- [10-10 23:14:16]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一语文知识 阅读:8969次
概要: 最关键的一点,我从这些史料中压根儿就找不出端木蕻良在危难之际离开萧红的“不仁不义”之举。只有一件在表面看来似乎有些接近那看法的事情,但其性质与那导演的说法却有天壤之别。据我现在对所查阅史料的大致回忆,那件事情发生在1939年,即端木与萧红刚刚结合不久,他们决定从即将被日军占领的武汉撤离到重庆。由于只弄到三张轮船票,其中两张又必须给一位带着年迈母亲的朋友,端木便决定让已经怀孕的萧红和那朋友母子一道先走。然而萧红却不放心书生气十足的端木,执意要让端木先走。萧红的理由是,自己朋友多,容易弄到票,很快就可以赶来;若换了端木在后面“压阵”,反倒有可能最终去不了重庆。端木拗不过萧红,只好先走。萧红后来果真很快就到了重庆。这在两人共同生活的短短三四年间,是惟一的一次短暂分离。 现在来客观地分析这件事情,我以为萧红的决定是对的。端木最终服从这一决
忆端木蕻良,标签:初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最关键的一点,我从这些史料中压根儿就找不出端木蕻良在危难之际离开萧红的“不仁不义”之举。只有一件在表面看来似乎有些接近那看法的事情,但其性质与那导演的说法却有天壤之别。据我现在对所查阅史料的大致回忆,那件事情发生在1939年,即端木与萧红刚刚结合不久,他们决定从即将被日军占领的武汉撤离到重庆。由于只弄到三张轮船票,其中两张又必须给一位带着年迈母亲的朋友,端木便决定让已经怀孕的萧红和那朋友母子一道先走。然而萧红却不放心书生气十足的端木,执意要让端木先走。萧红的理由是,自己朋友多,容易弄到票,很快就可以赶来;若换了端木在后面“压阵”,反倒有可能最终去不了重庆。端木拗不过萧红,只好先走。萧红后来果真很快就到了重庆。这在两人共同生活的短短三四年间,是惟一的一次短暂分离。
现在来客观地分析这件事情,我以为萧红的决定是对的。端木最终服从这一决定,恐怕也是出于无奈。因为当时端木与萧红的结合,曾遭到几乎所有朋友的反对。朋友们都为萧红、萧军这一对患难夫妻因性情不合而分手感到惋惜,总希望他们能有和好如初的一天,便在下意识里将端木与萧红的相恋结合视为“第三者插足”,因而对端木横竖看不惯。在这种情况下,让端木在武汉的混乱局面中独自留下来,谁还肯去真心帮助他离开呢?所以萧红的安排既符合当时的客观现状,又充分体现了她对端木的深爱与关心。可是我们不难想象,当重庆方面的朋友见到端木先期到达,竟将怀孕的萧红留在后面,会是何等的惊讶与反感。我想,所谓“危难中离开了萧红,陷她于困境”云云,或许正是这种惊讶与反感的情绪在长期议论中以讹传讹的结果吧!
事实上,萧红到了重庆之后,与端木依然感情甚笃,他们自己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有什么不妥。后来他们双双转移到香港去发展,照样是自始至终相依为命,一直到萧红在香港不幸病逝为止。
当然,我接触的材料毕竟有限,加之好多人提及萧红与端木的关系时,要么语焉不详,要么怀有偏见,使我对某些问题仍然感到不甚了了。比如有的文章中提到,萧红在病逝之前似乎常常流露出一种孤寂、苦闷的情绪。这到底是真有其事,还是片面猜测,或是其间另有什么隐情呢?
于是我借此机会,试探性地问道:“端木老,好多人都说您过去对萧红不好;可我从接触到的史料中却无论如何看不出这一点。您自己对这问题有什么看法呢?”
端木听了这话,顿时收起笑容,对我注视良久。大约看我确无恶意,才用一种忽然变得有些嘶哑的声音说道:“说这种话的人,大多属于偏听偏信的误解;个别人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故意歪曲事实,或凭空臆想。我和萧红从相爱结合到守着她离开人世,感情一直很深,从来就没有发生过明显的矛盾冲突,我也从来没有逃避过对她应尽的责任。真不知有的人是从何说起!反正事实俱在,由他们说去吧──我就不相信白的可以说成黑的!”
真没想到,端木老对这件事竟如此坦然,如此自信。这无疑更加坚定了我的初步判断。只是我对他说的“个别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句话,仍略感诧异。这是指谁呢?如果是指萧军,则既有违于事实,也好像与端木温和宽厚的性格,以及他从来不在言谈中伤害萧军的一惯作风不相吻合。但他既然没有直接说破是指谁,我也不便贸然追问,只是把这疑问深深地埋藏在心里。
(过了些日子,我在接触到更多的材料之后,才逐渐明白:这似乎是在暗指端木和萧红在香港时曾经帮助过的一位青年作家。此人因与萧红同乡,曾到香港投奔萧红与端木。他们也给了他力所能及的帮助。因而在萧红病危期间,端木曾请他一起来轮流陪护过萧红一段日子。不料在萧红去世以后,却从此人口中传出一些说法,还写过一些回忆文字,说萧红与端木在一起感到苦闷,并说端木在萧红病危之后“不告而别”,“丢开了萧红”,从此把“与病者同生死共患难的护理责任”转移到了他一人肩上云云。他的这些明显与事实不符的说法,虽然早被在香港与萧红夫妇交往密切并给过他们许多帮助的友人柳亚子、周鲸文、张慕辛等著文揭穿了,然而在国内文化界中的影响仍然很深。那位导演朋友传达给我的信息,正是这种影响的突出表现。但我在和端木老交谈时,还并不全然了解这些发生在萧红病逝前后的种种复杂情况。我只是从已知的有限材料中感觉到萧红与端木之间的爱情是真挚的,甚至可以说是生死不渝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一语文知识,初一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一语文知识
上一篇:日军侵华·平顶山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