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初一语文知识《在山的那边》赏析» 正文
  1. 《在山的那边》赏析

  2. [10-10 23:14:16]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一语文知识   阅读:8374

概要: 今天www.85jc.com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在山的那边》赏析,大家一起来欣赏下吧。《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原载于《长江文艺》1981年第5期,后被初中语文课本入选。通过自己一次童年的经历比喻一个信念,妈妈所说的“山的那边是海”。其中“海”是妈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的,并非指理想。全诗主旨: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要一次次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这一过程是艰辛、艰难、痛苦的。但因对理想的呼唤、信念的支持,使人不畏长途跋涉。疑问 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它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主要思想诗人以群山和大海作为意象,用大海比作思想,用群山表示困难重重,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奔向征途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作者简介1957年出生于湖北丹江口。1972年入湖北丹江口市肖川中学。19

《在山的那边》赏析,标签:初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今天www.85jc.com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在山的那边》赏析,大家一起来欣赏下吧。

  《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原载于《长江文艺》1981年第5期,后被初中语文课本入选。通过自己一次童年的经历比喻一个信念,妈妈所说的“山的那边是海”。其中“海”是妈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的,并非指理想。全诗主旨: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就要一次次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这一过程是艰辛、艰难、痛苦的。但因对理想的呼唤、信念的支持,使人不畏长途跋涉。

  疑问 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它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

  主要思想

  诗人以群山和大海作为意象,用大海比作思想,用群山表示困难重重,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奔向征途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

  作者简介

  1957年出生于湖北丹江口。1972年入湖北丹江口市肖川中学。1974年高中毕业后下乡到肖川农化厂劳动。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就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3年参加诗刊组织的青春诗会。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等,广受关注。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1986年始诗风有所转变,更为凝重,告别青春写作。这时期的代表作有《触摸》《风景》《预感》等,诗论《人与世界的相遇》。1992年赴英作访问学者,1994年回国,后调入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2006年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聘任为教授,开设中西现代诗歌比较研究课程及创造性写作课程。  著有诗集《纪念》(长江文艺出版社,1985)、《游动悬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王家新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楼梯》(英译本,伦敦威尔斯维普出版社,1993)、诗论集《人与世界的相遇》(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没有英雄的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文学随笔集《对隐秘的热情》(北岳文艺出版社,1997)、《坐矮板凳的天使》(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在山的那边》(《长江文艺》1981年第5期)等。   另有编著《中国当代实验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当代欧美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二十世纪外国重要诗人论诗》(河南文艺出版社,1993)、《叶芝文集》(三卷本,东方出版社,1996)、《欧美现代诗歌流派诗选》(三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中国诗歌:九十年代备忘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中国当代诗歌经典》(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及翻译集《保罗·策兰诗文集》(与芮虎合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等多种。  曾参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阎立钦教授主持的《语文大视野》项目,担任高一卷主编。曾获多种国内诗歌奖,曾多次获教育学院科研论文、科研论著一等奖。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理事。  诗歌作品及诗学文章被选入多种国内重要诗选及理论批评文集,并被北大、复旦等大学选入多种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诗作《在山的那边》被人教社选入初一语文教材及鄂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写这首诗时他还是一个刚从边远山区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随父母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所以他童年充满幻想,才写下这首诗。诗作《帕斯捷尔纳克》被人教社选入高二语文读本。  自1990年写作《帕斯捷尔纳克》到后来旅欧期间写作《临海孤独的房子》《卡夫卡》《醒来》等,他在中国诗歌界的影响逐渐增大。这些流亡或准流亡的诗人命运是他写作的主要源泉,他试图通过与众多亡灵的对话,编写一部罕见的诗歌写作史。作品中经常有令人警醒的独白,笔意沉痛。1996年之后,以《伦敦随笔》《挽歌》为代表,又开始诗歌的新的探索。出版的诗集还有《一只手掌的声音》《游动悬崖》等。

  词语解释

  《在山的那边》词语:   痴想 隐秘 铁青 凝成 诱惑 喧腾一瞬间

  1. 痴想:深深沉浸在一种遐想之中,形容人呆呆的在想一件事情。

  2. 隐秘:隐蔽,不外露。  3. 铁青:黑青色,多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   4. 凝成:凝结而成。  5. 诱惑:吸引、招引。

[1] [2]  下一页


Tag:初一语文知识初一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一语文知识

上一篇:《在山的那边》主要内容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