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翁臧克家,笑声穿越一个世纪的时空
- [10-10 23:14:16]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一语文知识 阅读:8325次
概要: 臧老的诗作始终保持着乐观精神,还在于他坚定的理想信念。臧老从少年时代读中学时就追求进步,后来直接投身革命,虽然在革命低潮时迷惘过,但他在不断地深入生活和斗争实践中更加坚定了革命的意志,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臧老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一次访谈中谈到自己的生活经历时说得很有意思。他说他在武汉大革命失败后,由于脱离了革命,觉得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渺渺茫茫,加以重病在身,思想上就有了消沉的因素,“吃药、打针,病况严重。这时候,以为生命危险,很怕死,心里负担甚重,与医生同床,门前守着药店,这才得到一点安慰与镇定作用。病态心理常相纠缠”。而“近二十年来,思想豁然大通,从不想到生死问题,大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心情。思想大门洞开,吃得香,睡得甜,工作、写作劲头大。已经有好几年不生病,不登医院大门了。”我情愿把臧老的话理解为一种比喻,他是以对待疾病的态度比喻他的思想转变的过程的。这个转变过程对于臧老来说很重要,就像臧老本人说的:“这个变化可不小。积极乐观情绪充满胸中,消沉因素毫无
诗翁臧克家,笑声穿越一个世纪的时空,标签:初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臧老的诗作始终保持着乐观精神,还在于他坚定的理想信念。臧老从少年时代读中学时就追求进步,后来直接投身革命,虽然在革命低潮时迷惘过,但他在不断地深入生活和斗争实践中更加坚定了革命的意志,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臧老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一次访谈中谈到自己的生活经历时说得很有意思。他说他在武汉大革命失败后,由于脱离了革命,觉得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渺渺茫茫,加以重病在身,思想上就有了消沉的因素,“吃药、打针,病况严重。这时候,以为生命危险,很怕死,心里负担甚重,与医生同床,门前守着药店,这才得到一点安慰与镇定作用。病态心理常相纠缠”。而“近二十年来,思想豁然大通,从不想到生死问题,大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心情。思想大门洞开,吃得香,睡得甜,工作、写作劲头大。已经有好几年不生病,不登医院大门了。”我情愿把臧老的话理解为一种比喻,他是以对待疾病的态度比喻他的思想转变的过程的。这个转变过程对于臧老来说很重要,就像臧老本人说的:“这个变化可不小。积极乐观情绪充满胸中,消沉因素毫无踪影了。”这种思想情绪的变化也许能从臧老的诗歌创作中看出来。我读臧老的诗就有这样的感受,三四十年代的诗歌主要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诗人的乐观精神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存在的:在悲愤的主题下透露出顽强的呼喊和希望。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欣欣向荣的社会和当家作主的人民,诗人的乐观精神就像铿锵的鼓点跳荡在诗句上面。《泥土的歌》是一组反映农民生活、表现农民情感的诗歌,创作于四十年代初,这组诗歌发表时就引起反响。那时候臧老住在一个名叫“寺庄”的乡村里,乡村农民的生活很贫苦,诗人的情感被农民的悲惨感染了,一气儿写了一组“泥土的歌”。在这一组诗里,臧老鞭挞“黑夜”,控诉“噩梦”,诅咒“地狱”。但也正如他在序句中所说:“有愁苦,有悲愤,/有希望,也有新生”,因此我们就能从这沉重的诗中触摸到农民“光亮的良心”,就能握住“一双反抗的手”,更能感受到农民“钢铁的灵魂”和“钢铁的双肩”。即使如此,臧老仍说:“如果将来再继续唱‘泥土的歌’,那调子一定是明朗而且欢乐的吧。”的确是这样,从此,臧老的歌唱总是“明朗而且欢乐的”,这就是一种充满活力的革命的乐观精神。如今,臧老以“百岁儿童”自诩,“闻鸡志壮犹起舞,引吭情豪欲放歌”,尽管老人躺卧在病床,但他的乐观精神就像他歌咏的“春鸟”高高飞翔在祖国的蓝天。
臧老的乐观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取决于臧老坚定的理想信念,坚贞的人民立场,严肃的生活态度,顽强的生命意志。因为这乐观精神,臧老就像一匹焕发青春的“老马”,“不用扬鞭自奋蹄”,永无止息地向前奔腾。今天的社会固然有很多可喜的东西,但毋庸讳言,也弥漫着浓郁的奢靡之风和颓废之气。所以看看臧老是如何将乐观精神贯穿于诗歌以及人生的,应该说对于匡正现实的社会及文学风气大有裨益,也会增添起人民群众与邪恶抗争、为理想奋斗的激情和勇气。
上一页 [1] [2]
Tag:初一语文知识,初一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一语文知识
上一篇:《音乐巨人贝多芬》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