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的科学之路
-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知识 阅读:8433次
概要:丁教授现身说法,以自己发现J粒子的过程来教育大家:“我做了10年矢量介子实验,才从上百亿个各种各样的粒子中找到了一个J粒子。这就好像在北方地区下了一场倾盆大雨,我从无数雨点中辨认出一个带颜色的雨点那样困难,不能允许有丝毫的松懈和马虎。”在丁教授的具体指导下,中国物理学工作者牢记祖国的嘱托,面对困难,毫不气馁,更不退缩,咬紧牙关,迎着困难上。为了尽快掌握计算机程序的设计方法,他们甚至连赶路、吃饭时也在思考琢磨问题。夜深人静,外国科学家早已进入了梦乡,而同样紧张工作了一天的中国物理学工作者,拖着疲惫的身体,还在一遍遍地演算、练习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少个不眠之夜过去了,中国科学工作者硬是凭着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基本上闯过了“语言关”;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就会操作每秒钟运转几百万次的大型计算机,能独立工作了。 在中外物理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丁肇中领导的实验小组,第一批数据就得到了446个强子事例,这一实验结果比其他组几乎多了一倍。 1979年9月,丁肇中来华进行科学讲学和学术交流,在与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会谈时,
丁肇中的科学之路,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丁教授现身说法,以自己发现J粒子的过程来教育大家:“我做了10年矢量介子实验,才从上百亿个各种各样的粒子中找到了一个J粒子。这就好像在北方地区下了一场倾盆大雨,我从无数雨点中辨认出一个带颜色的雨点那样困难,不能允许有丝毫的松懈和马虎。”
在丁教授的具体指导下,中国物理学工作者牢记祖国的嘱托,面对困难,毫不气馁,更不退缩,咬紧牙关,迎着困难上。为了尽快掌握计算机程序的设计方法,他们甚至连赶路、吃饭时也在思考琢磨问题。夜深人静,外国科学家早已进入了梦乡,而同样紧张工作了一天的中国物理学工作者,拖着疲惫的身体,还在一遍遍地演算、练习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少个不眠之夜过去了,中国科学工作者硬是凭着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基本上闯过了“语言关”;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就会操作每秒钟运转几百万次的大型计算机,能独立工作了。
在中外物理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丁肇中领导的实验小组,第一批数据就得到了446个强子事例,这一实验结果比其他组几乎多了一倍。
1979年9月,丁肇中来华进行科学讲学和学术交流,在与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会谈时,丁教授对中国选派的青年物理工作者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个人的印象是,中国物理学工作者是勤奋的,富有创造力的,他们在实验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要是没有中国物理学工作者的努力,我们的工作不可能做得像现在这样好。”
这27名中国年轻物理学工作者回国后,已成为我国高能物理研究领域的骨干、带头人。而且,在丁教授的具体指导下,一座大型的高能加速器──正负电子对撞机在北京西北郊建成了。这座由邓小平同志题名奠基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正在为我国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服务。
1982年农历大年初一晚上,丁肇中夫妇应邀来到纽约市银宫酒楼,跟旅美华侨、美籍华人一道欢度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春节。会上,华人协会代表给丁肇中颁发了“最杰出人物”奖状,以表彰他杰出的科技成果荣获了诺贝尔奖,为中国人争得了最高荣誉。
在颁奖会上,丁肇中激动地说道:“这不仅是给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科学探索和发现精神的奖励,这种精神鼓舞我努力去认识物质世界,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月15日,北京。中国党和政府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了他。颐年堂里,中国领导人感谢丁肇中为发展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的贡献,希望中外科学家团结协作,广泛开展国际性的科技交流,共同为造福人类作出贡献。
丁教授表示:“我很乐意为中国的科学现代化贡献我的一份力量。我热切希望中国年轻一代能迅速成长,能出现一批真正的‘科学巨人’”。
1982年春节过后,丁肇中来到中国合肥,愉快地接受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教授的聘书。随后兴致勃勃地与该校的少年大学生们进行了交谈,以启发他们的思路,开阔他们的视野。他说:
“我一生所学的可以归纳为:准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学科,透彻地理解它,摒弃一般流行见解,坚持自己的科学观点。对自己的成就要有所怀疑,十分仔细地去进行验证自己的工作。比如,当我们实验小组发现了新的重粒子( J 粒子)之后,我要求实验小组成员对外界绝对保密,必须再次核实这个实验,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越是重大的发现,越是要慎重、周密。于是,我们用了两套截然不同的方法来检验新粒子,两组人员,两种步骤,两组数据……终于得到完全相同的结论后,我才对新闻界发布消息。我认为:只要你肯干,肯自强,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有伟大的成就。”
丁肇中教授还回答了少年大学生关于“治学方法”的提问。他说:“一般中国学生在美国大学里,考试成绩很好,可是出了校门去做研究题目,并不是特别超越于其它国家的学生。我想,造成这样后果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学生喜欢背书,喜欢死记。须知从事科研工作以后,背书和死记就没有用了。我认为,一个中学生如果对自然科学有兴趣,就应该彻底了解书本上、课题上所说的东西与课外自然现象之间有什么联系,而不要完全背书,死记公式,须知死记公式、完全背书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丁教授又来到科大教师中间,与他们进行了座谈。他说:“有些教授喜欢把研究生留上七八年,我认为这样做不好。因为一个学生从任何一个人那里学到的东西都很有限。所以,我让学生在我这里学习两年就毕业,两年时间已足够了。况且学无止境,学生毕业之后难道就不需要继续学习了吗?”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知识,初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丁肇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