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初三语文知识元末明初人罗贯中不是小说作家» 正文
  1. 元末明初人罗贯中不是小说作家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知识   阅读:8544

概要: ⑶学术界公认的最早刊本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其实并不是最早出现的版本。证据是:上述方音和地理错误,在嘉靖壬午本中都得到了纠正。从目前所能调查到的版本来看,在嘉靖壬午本出现以前,起码已经有6种版本在民间流传着。黄正甫刊本《三国志传》的出现要比它早20年以上,在这段时间里还有若干种刻本出现,上面所列的几种版本都具有早于嘉靖壬午本的特征。当然,上述几种版本中,有的是万历年间刊印的,但它所依据的版本却是早于嘉靖壬午本的,而不是根据嘉靖壬午本删改而成。到了明末清初,各种经过加工修改的《三国演义》版本继续不断涌现,直到毛宗岗评本《三国志演义》出现,这些版本才逐渐被取代,而形成毛评本独统天下的局面。搞清楚《三国演义》版本演变的基本线索,对我们澄清罗贯中究竟是不是《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传统的观点认为罗贯中就是《三国演义》的作者,证据就是认为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该书的最早刻本,并且根据该书的题署和序确定其作者就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现在,我们通过

元末明初人罗贯中不是小说作家,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⑶ 学术界公认的最早刊本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其实并不是最早出现的版本。证据是:上述方音和地理错误,在嘉靖壬午本中都得到了纠正。从目前所能调查到的版本来看,在嘉靖壬午本出现以前,起码已经有6种版本在民间流传着。黄正甫刊本《三国志传》的出现要比它早20年以上,在这段时间里还有若干种刻本出现,上面所列的几种版本都具有早于嘉靖壬午本的特征。当然,上述几种版本中,有的是万历年间刊印的,但它所依据的版本却是早于嘉靖壬午本的,而不是根据嘉靖壬午本删改而成。到了明末清初,各种经过加工修改的《三国演义》版本继续不断涌现,直到毛宗岗评本《三国志演义》出现,这些版本才逐渐被取代,而形成毛评本独统天下的局面。搞清楚《三国演义》版本演变的基本线索,对我们澄清罗贯中究竟是不是《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传统的观点认为罗贯中就是《三国演义》的作者,证据就是认为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该书的最早刻本,并且根据该书的题署和序确定其作者就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现在,我们通过版本调查知道了《三国演义》一书的版本演变情况,知道该书其实是在说书艺术的基础上加工成的,知道了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并不是该书的最早刻本,也不可能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的原作,所以对这个传统的说法就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演变的情况是:保留着说书艺术的明显痕迹的黄正甫刊本《三国志传》作为明中叶最早出现的版本,全书从头至尾都没有书作者的名字。紧承该书而来的朱鼎臣本《三国志史传》和乔山堂本《三国志传》所依据的底本,这两个早期出现的版本上也没有作者的署名。题作“罗贯中编次”的至少已经是第四个版本了。为什么会如此呢?一个基本事实是,对于看重仕途的明代读书人,最初没有人愿意以小说作家自居。但一部大书已经出现,没有一个作者也说不过去,在黄正甫刊本《三国志传》出现以后,又有其他书坊对其进行加工翻刻,也许是某一书坊的老板出此奇招:干脆借一个古人的名字。于是乎,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就这样阴差阳错地被拉出来,作了明中叶才出现的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后人不察,遂信以为真,岂不可叹!

  3、《三遂平妖传》是明中叶以后才出现的一部抄袭模仿之作,与元末明初人罗贯中毫无瓜葛:

    题署“东原罗贯中编次,钱塘王慎修校梓”的明万历刻四卷二十回本《三遂平妖传》,1983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整理出版时,标明为“罗贯中著”。该书第一卷全部和第二卷第18页以前的部分系后人补刻,姑且置之不论。我们将除此之外的原刻部分与明容与堂刻本《水浒传》作对勘,却发现《三遂平妖传》(以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为准,以下简称《平妖传》)有不少内容抄袭了《水浒传》(以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影印版为准)。《平妖传》原刻部分有“赞词”12首,其中8首见于《水浒传》,因篇幅所限,此不一一摘引原文,仅将题目位置罗列如下:

   ⑴ 《平妖传》第七回中圣姑姑宴请卜吉的“赞词”与《水浒传》第二回写王都尉宴请端王的“赞词”基本相同;

   ⑵ 《平妖传》第十回描写圣姑姑在莫坡寺作法化出的境界文字与《水浒传》第五十三回中描写“紫虚观”仙境的文字有一部分相同;

   ⑶ 《平妖传》第十一回咏包待制的“赞词”与《水浒传》第二十七回咏陈文昭的“赞词”基本相同;

   ⑷ 《平妖传》第十三回,写胡永儿在贝州身着孝服卖泥蜡烛的“赞词”与《水浒传》第三十二回,咏刘高妻的“赞词”仅异一字;

   ⑸ 《平妖传》第十七回,写文彦博早朝时所见景象与《水浒传》第一卷写“天子驾座紫宸殿受百官朝贺”的景象,两处所用文字亦仅一字之异;

   ⑹ 《平妖传》第十七回,写文招讨(文彦博)“落阵逃走”、“慌张愁闷”的情形与《水浒传》第五十六回写“徐宁纳闷”两处所使用的文字亦基本相同;

   ⑺ 《平妖传》第十九回,写文招讨在“帐中忧虑”,不觉“天色夜深”,咏月夜情景的文字与《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写宋江与阎婆惜“在灯下对面坐着,都不作声,各自肚里踌躇”,看看“天色夜深”写外面月夜情景的文字亦无多少出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知识初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施耐庵惩恶
《元末明初人罗贯中不是小说作家》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