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有关资料
-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知识 阅读:8375次
概要: 今天,从东方到西方,多少人是根据自己的思想、理想、幻想或价值观而生活,而他自己又不了解或醒悟他是生活在梦幻中,他生活着的社会根本不能容纳像他那样的人。离开科举的框框读《孔乙己》,我们更能感到这篇小说的意义的丰富,而且具有很普遍的世界性的意义。孔乙己和卡缪的《异乡人》(The shaager)的异乡人罗梭,米勒的《推销员之死》中的推销员(willg Lo man)同样是属于具有全人类意义的代表人物。 ──选自《鲁迅小说新论》,学林出版社1993年版 【喜剧的氛围悲剧的内容──重读《孔乙己》(邓玉霞)】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的前夜继《狂人
《孔乙己》有关资料,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今天,从东方到西方,多少人是根据自己的思想、理想、幻想或价值观而生活,而他自己又不了解或醒悟他是生活在梦幻中,他生活着的社会根本不能容纳像他那样的人。离开科举的框框读《孔乙己》,我们更能感到这篇小说的意义的丰富,而且具有很普遍的世界性的意义。孔乙己和卡缪的《异乡人》(The shaager)的异乡人罗梭,米勒的《推销员之死》中的推销员(willg Lo man)同样是属于具有全人类意义的代表人物。
──选自《鲁迅小说新论》,学林出版社1993年版
【喜剧的氛围悲剧的内容──重读《孔乙己》(邓玉霞)】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的前夜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自己最满意的一篇小说,鲁迅先生后来亲自将它译成日文。《孔乙己》一文虽不足三千字,但结构的完整、情节安排的巧妙、思想的深刻、语言的精练,历来为人们称道不已。今天,重读这篇小说,我再一次被它的艺术魅力迷住,被它在喜剧的氛围中展示悲剧的内容,以“笑”写泪的写作方法折服。
古人说,以乐写哀,哀更显哀。同样,以喜写悲,也更添悲色。《孔乙己》一文所表现的悲剧性内容,就正是在喜剧的氛围中展开并得到强化的,“笑”纵贯了《孔乙己》一文的始末。作者把它与孔乙己悲惨的一生紧紧胶合在一起,让孔乙己在人们的笑声中登场,在人们的哄笑声中表演,最后又在人们的笑声中走向死亡。
文章首先介绍了孔乙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为孔乙己的出场作一个引线。咸亨酒店的小伙计“我”因工作的单调、无聊(“专管温酒”)和生活的苦闷(“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而特别记起给自己带来笑声的孔乙己,“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记得。”孔乙己还未出场,我们就从中知道,孔乙己之所以被人记得,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存在的价值,就因为他是人们单调、无聊和苦闷生活的一个笑料,能够给人们一点“笑”的满足。所以“笑”的本身含有孔乙己的深刻的寂寞和悲哀,反映了他在鲁镇的微不足道的地位和人们对他的侮蔑,也暗示了他悲剧性的一生:科场失意、穷困潦倒、受尽欺辱、悲惨死去。
1、笑声中“粉墨”登场:
孔乙己一上场,就让人忍俊不禁:“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从前面三节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下层劳动人民的“短衣帮”们喝酒只能靠柜外“站着”,穿长衫的上层地主阶级喝酒则是“踱进隔壁的房子里”“坐喝”。而孔乙己却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且是“唯一”的人,这说明他既不属于短衣帮也不属于长衫客,与他们都有一定的距离。孔乙己刚一亮相就以他的穿着和喝酒方式显示了他的特殊身份和与众不同。其实,从他“站着喝酒”这一点来看,他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与短衣帮没两样。但他偏又不肯脱下标志着知识分子身份的“长衫”,说明他死要面子,硬摆“读书人”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这无疑会使他与周围的人孤立起来,因而成为他们取笑的对象。他穷困、懒惰,穿的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年多没有补,也没有洗”;常遭欺辱,“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但偏又自视清高,好卖弄学问,“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而被人取了个“孔乙己”的绰号。总之,孔乙己一登台亮相,作者就通过对他的身份、肖像、穿着、语言及绰号的描写、介绍,展示了他的现实处境与思想意识的矛盾、可笑。
2、笑声中强自表演:
活在读书求仕的理想世界的孔乙己,一进入现实社会,就变得尴尬不安,就与周围环境对立起来。所以,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一个“又”字,一个“新”字,说明孔乙己因偷窃而挨打受伤已不是新鲜事,也不止一次。这样的取笑于孔乙己也是家常便饭了。所以他不想搭理他们,但短衣帮们却不想放过这开心的机会,“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对读书人的“清白”看得很重的孔乙己此时不得不争辩:“你怎么诬人清白……”“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在那个崇尚“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里,读书是最高尚的事,任何事情,只要和读书有关,就是值得尊敬的了,甚至像偷窃这样的丑事,一旦和读书发生关系,也就不成为丑事了,甚至还有些光荣。这一点在孔乙己看来是这样的,当然也是他为自己开脱罪责的一个托辞,因为“偷”与“窃”是一个意思,只是一口语一文言而已。至于他后面说的“君子固穷”之类的话,纯粹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是用四书五经中的所谓“圣言”来为自己辩解,以示其读书人所为都是按圣贤所教做的,非一般人所能理解。说这话时,孔乙己脑海中未必就没闪现过自己和许许多多颠簸求仕而不得其遇的干禄者形象,但科举求仕掌握了他的精神世界,是他和很多知识分子至死不渝的理想,虽然他不曾实现这个理想。他这种自欺欺人、执迷不悟的辩白,只能更引起众人的哄笑;一时“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知识,初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孔乙己》的剪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