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初三语文知识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浅谈《孔乙己》的思想艺术特色» 正文
  1.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浅谈《孔乙己》的思想艺术特色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知识   阅读:8761

概要: 作者在写小伙计的所闻时,用很少几句话从侧面勾画了孔乙己的一生,写出他沦落的过程。这个过程写得十分真实,充分显示了人物性格的必然性。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沦落过程和坏脾气的描写,最终把矛头指向了产生这种性格的社会根源,指向了毒害他的封建文化教育制度。 作者用灵活多变的描写方法来展示人物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人家故意跟他开玩笑,问他:“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意思就是说:我是个读了几十年书的士人,你们还提出这样的问题来,真是有眼无珠!孔乙己显出看不起人家的样子,人家就更尖锐的讥笑他,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这时的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可见,孔乙己虽然沦落到这地步,可是他对于封建教育的毒害,还是没有任何认识,仍然不能忘情于科举,他把自己考不上秀才当成平生最遗憾,最丢人的事,人家讥笑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浅谈《孔乙己》的思想艺术特色,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作者在写小伙计的所闻时,用很少几句话从侧面勾画了孔乙己的一生,写出他沦落的过程。这个过程写得十分真实,充分显示了人物性格的必然性。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沦落过程和坏脾气的描写,最终把矛头指向了产生这种性格的社会根源,指向了毒害他的封建文化教育制度。

  作者用灵活多变的描写方法来展示人物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人家故意跟他开玩笑,问他:“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意思就是说:我是个读了几十年书的士人,你们还提出这样的问题来,真是有眼无珠!孔乙己显出看不起人家的样子,人家就更尖锐的讥笑他,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这时的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可见,孔乙己虽然沦落到这地步,可是他对于封建教育的毒害,还是没有任何认识,仍然不能忘情于科举,他把自己考不上秀才当成平生最遗憾,最丢人的事,人家讥笑他偷东西,他还能涨红了脸,喃喃争辩,可是当人家讥笑他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他可就连争辩也没有力气,脸上立刻失色,话也说不清楚了。他是把考不上秀才,看得比偷东西被揭发还要丢脸,还要难受。他对封建教育的毒害所造成的他目前的悲剧,一点不认识,不觉悟,这正是他的可悲之处。

  孔乙己既是这么穷苦卑下,又这么要显示自己高人一等的身份,他的这种表现跟他的实际地位,正如他“站着喝酒而穿长衫”一样,构成了一个尖锐的矛盾。正是因为这尖锐的矛盾,他的悲惨命运无法避免,这是我们开始读这个作品时可以预料到的,他偷了丁举人的东西,被打了腿,最后一次在酒店门前出现是“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着”,坐着用手走来的。这个场面是非常悲惨的,令人目不忍睹。他一再被践踏,已丧失了人与(四脚)动物的一点自然区别,从人异化成非人,这是对于封建文化教育,封建科举制度的进一步的沉重控诉!

  孔乙已被打成这样有谁同情?掌柜的第一句话是“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多么冷酷。接着两句是“你又偷了东西了!”“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周围人们(短衣帮和长衣衫)发出的也还是一片讥笑的声浪。这是一个人吃人的世界。封建社会不仅毒害了他,把他造成一个十足的废物,还要残害他的身体,周围的人们还要在精神上折磨、虐杀他,把他的痛苦当作欣赏和娱乐的材料。

  在小说的最后一段,作者呼应看前面掌柜的结帐,反复描述,一弹三叹,写尽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寄托着作者沉痛的用心!最后一句用估计口气既交代了人物的结局,又若余音绕梁使人回味不尽,有沉思不已之妙处。


  小说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喊出打倒孔家店,拥护民主与科学的口号,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这是因为“科举制度培养的一批反动文人还在,在它的毒害下养成的一批牺牲品还在,它的思想毒素还在人们中间散发着臭气。腐蚀着灵魂,这正是“五四”以后复辟倒退逆流社会基础之一。”⑵由此可以认为《孔乙己》的主题思想在于批判封建的科举制度。其实《孔乙己》的内容比较复杂,不全是专对科举制度而发的。

  若从孔乙己这一面看,这篇小说的思想内涵,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若从民众这一面看,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性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嘲热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其实若从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去分析,小说的思想内涵也就昭然若揭了。具体地说,第一,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了,死读经书,致使孔乙己成了那样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牺牲品,迂腐不堪,成为废物资料,任人践踏的对象。第二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的糟粕毒害了孔乙己灵魂,而且使他不但不能成材,相反成为不能谋生的可怜虫。第三,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分不清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意识不到自己的奴隶地位,反而以嘲笑更不幸的孔乙己为能事,为乐趣,第四,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段横行霸道,极端残忍地摧残孔乙己,最后把孔乙己推上死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知识初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从“笑”中看《孔乙己》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