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高一语文知识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误读问题» 正文
  1. 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误读问题

  2. [11-19 16:41:52]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一语文知识   阅读:8658

概要: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崔茂新 【摘要】 现行教材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理解与把握是高中语文教学界一个长达40余年的悲剧性误读事件的历史性延续,这一误读事件的被揭示,或许能成为对高中语文课程和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进行深层次思考的契机。 柏拉图曾把惊讶看作是真正哲学家的情绪和哲学决定性的起点。对

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误读问题,标签:高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崔茂新     【摘要】

  现行教材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理解与把握是高中语文教学界一个长达40余年的悲剧性误读事件的历史性延续,这一误读事件的被揭示,或许能成为对高中语文课程和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进行深层次思考的契机。


  柏拉图曾把惊讶看作是真正哲学家的情绪和哲学决定性的起点。对《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被严重误读这一客观事实的发现,着实让笔者大大惊讶了一番。

  从20世纪60年代起,《讲话》就一直是高中语文教科书保留性的经典篇目。由于不同年代的教材具有连续性的特点,现行教材(即现行的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及教师教学用书、高中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及教师教学用书)对《讲话》的误读,显然是承袭过去的教材而来的,而且迄今为止,对教材一直延续下来的误读结论,还没有哪一位语文教育界人士提出过任何异议,全都抱着欣然或默然接受的态度,由此看来,对《讲话》的误读是一个笼罩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界长达40年之久的悲剧性误读事件。

  现行教材对《讲话》的误读,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材对《讲话》文体性质的认定,一直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在文体性质上,《讲话》无疑是一篇悼词,各种版本的教材一方面笼统地称《讲话》是一篇讲演辞,另一方面却又直接把它当作一般的议论文来阐释解读。笔者认为,与一般讲演辞相比,悼辞在表达内容和文本格式方面有着一些特殊的要求,而把悼辞当作论说文对待则必定会造成对具体文本的误读。

  首先,在议论文中,感情因素是可强可弱甚至可有可无的,但感情是悼辞的必备之物,甚至可以说悼辞都是出于寄托和表达对死者强烈深切的悼念之情的目的而作;

  其次,议论文虽然并不排斥叙述或曰叙事性成分,但议论文中的叙事成分不具有独立性,仅仅作为例子附着并服务于对论点的说明论证,通常也不能铺陈太多,仅仅是紧扣论点的点到为止。悼辞是对死者一生的盖棺论定和事迹缅怀,必然有一定量的且有相对独立地位的事迹叙述的内容;

  再次,议论文服务的对象是中心论点,悼辞是对一位值得敬仰的人的逝世的追思、悼念和缅怀,以使生理上已经死亡的人在人们的精神上“复活”过来,在人们的心理上和口耳间为死者耸起一座永垂不朽的丰碑。与议论文相比,悼辞,尤其像《讲话》这样的经典悼辞,其内涵要丰厚得多。

  对《讲话》文体性质的认识模糊,为对课文整体思路的理解和把握埋下了很深的误读隐患。

  第二,教材对《讲话》基本思路的理解和把握,出现了严重差池。

现行教材一直把《讲话》第2段第1句话视为全文的中心句,进而把其中的两个“对于”当成“全文的论述中心”。按照这种议论文的读解思路,表达文章意义所绝对必需的语段就只剩下第2段(提出中心论点)、第3第4段(理论两个“发现”)和第7段(直接革命实践)了,其余5个语段竟然全都成了可有可无的配搭儿。误读就这样把《讲话》这一简练而精彩的著名讲演异化为了行文拖泥带水的典型。

  笔者认为,《讲话》真正的“中心句”就是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

  三月十四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这是一句表现力很强的话。它像经典性的新闻导语一样,把最重要的事实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听众,并具有多个意义层面: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知识高一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一语文知识

上一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几句话质疑
《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误读问题》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