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的思归情结
-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二语文知识 阅读:8770次
概要:徐明波晋超 李白《蜀道难》一出,世人即以为奇。殷璠《河岳英灵集》言:“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也。”稍后孟《本事诗·高逸第三》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宴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可见,即便是与李白同时及稍后的唐五代人,也认为《蜀道难》甚奇。既奇,寓意难明即
《蜀道难》的思归情结,标签:高二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徐明波 晋 超 李白《蜀道难》一出,世人即以为奇。殷璠《河岳英灵集》言:“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也。”稍后孟 《本事诗·高逸第三》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宴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可见,即便是与李白同时及稍后的唐五代人,也认为《蜀道难》甚奇。既奇,寓意难明即是自然之理。探求《蜀道难》寓意之人代代有之,结论也异彩纷呈,概而言之,有以下四种影响较大的传统说法:一、罪严武;二、讽玄宗幸蜀;三、讽章仇兼琼;四、即事成篇别无寓意。詹锳先生在《李白蜀道难本事说》一文中辩驳颇详,基本推翻了以上四种传统说法,兹不赘述。詹锳先生据李白同时所作《剑阁赋》、《送友人入蜀》,认为这两篇作品与《蜀道难》为内容相近之作,同为借送友人入蜀而抒发“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①的感慨。安旗先生在《蜀道难新探》一文中更明确提出《蜀道难》一文写于开元十八年至十九年李白第一次求仕长安将离去时,并认为李白“在前后将近一年时间中,步步艰难,处处碰壁,备受蹭蹬之苦,饱尝失意滋味”,“乃借蜀道之艰险写世途之坎坷,抒胸中之愤懑”;“它是这时期蹭蹬失意生活的总结概括,它是郁积于心的失望、悲哀、愤懑的总爆发,它是作者在经历一番大幻来后谱出的血泪交织的乐章”。
本文同意安旗先生述坎坷,抒愤懑之说,但认为,在这些情感的深处,跳动的是李白思归怀蜀之心。兹论述如下。
阅读《蜀道难》,触目而来的是大量瑰幻奇谲的蜀地神话。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按:刘逵《三都赋》注引扬雄《蜀王本纪》:“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濩、鱼凫、蒲泽、开明。是时人萌椎髻左言,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上到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按:常璩《华阳国志·蜀志》:“(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按:此语本《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之“羲和假道于峻歧,阳乌回翼乎高标。”)六龙回日,是指羲和驾着六龙所拉的车载着太阳在空中运行这一中原神话,兹不详述。关于高标,刘逵注:“言山也。”萧士赟曰:“《相经》,高标山一名高望,乃嘉定府之主山,岿然高峙,万象在前。”本文认为,高标一词,蕴含着一个相当古老,并与羲和驾日相类似的蜀地神话。所谓“六龙回日之高标”,不是“使六龙回日之高标”,而是“六龙回日”这样的“高标”。高标,字面上指高树、高木。与左思时代颇近的东晋瞿昙僧伽提婆所译之《中阿含经》卷二十五言:“或以鞭鞭,或以杖挝,或以棒打,或生贯高标上,或袅其首。彼在其中,或死或怖,受极重苦。”东晋另一僧人佛驮跋陀罗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七有“或以木贯置高标上”一语。元魏慧觉所译《贤愚经》卷十三也有“斩截手足,劓其耳鼻,悬于高标”之说。可见,在西晋时期,高标是有高树之意的。但六龙回日之高标,却不仅仅指高树,而更是指太阳栖息的神树。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一大批殷商晚期的古文物,其中二号祭祀坑出土的两株高大青铜神树最引人注目。据日本学者林巳奈夫考证,此神树即类似古代神话中的扶桑和若木,为太阳升起和降落的地方。②更有意思的是,三星堆神树并没有随三星堆文明的消失而消失,我们在东汉时期的四川和云南、贵州以及甘肃和青海东部墓中随葬的铜制摇钱树上又看到了三星堆神树的影子。关于东汉铜质摇钱树是否与三星堆神树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现在出土的完整的摇钱树中,有一朱雀和三足乌的形象。而朱雀及三足乌,代表的正是太阳。由此,虽然我们尚无充分的证据证明三星堆神树、汉代摇钱树与高标之间的渊源关系,但它们所共有的树与太阳这点,则是显然的。李白生长于蜀中,对蜀地这一古老的土著太阳神话自应有所了解。
[1] [2] [3]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知识,高二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二语文知识
上一篇:《蜀道难》魅力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