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高二语文知识入情入景 品味人生──杜甫《登高》赏析» 正文
  1. 入情入景 品味人生──杜甫《登高》赏析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二语文知识   阅读:8487

概要: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仓山镇初级中学汪林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而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 七言律诗《登高》作于大历二年(767年)秋。当时的杜甫正卧病在地处长江之滨的蘷州。此时,诗人处境十分困难:生活上的困苦,身体上的病痛,时局的艰难,给诗

入情入景 品味人生──杜甫《登高》赏析,标签:高二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仓山镇初级中学 汪 林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而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

  七言律诗《登高》作于大历二年(767年)秋。当时的杜甫正卧病在地处长江之滨的蘷州。此时,诗人处境十分困难:生活上的困苦,身体上的病痛,时局的艰难,给诗人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他支撑着病体,临江登高,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天涯漂泊,老病孤愁的思想感情。

  学习和掌握这首诗的重点是赏析意境,领会诗人通过融情入景,因景抒情来抒发自己的复杂感情。

一、是情随境生,还是移情入境

  融情于景,因景抒情的手法被很多诗人所采用,但杜甫却有他的独到之处:既不纯粹是情随境生,但也不完全是移情入境,二者难以取舍。杜甫一生坎坷,但志向远大。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如愿。而写此诗时他已身患严重的肺病,且已人到暮年。再则那种情意已潜藏心中许多,确已到了“欲发未发”的程度,他真是满腹感慨满腹惆怅。那么,当他独自登高看到一片暮秋景色时,就猛然触动了他那内心暗含的隐痛(触景生情),使他情不自禁地借着对物境的描写抒发了出来。尤其是“悲秋”二字写得沉痛。秋天未必令人悲伤,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感到了他那沉重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二、令人心动的首联,千古流传的佳句

  《登高》一诗一开首就动人心魄,使人深感其诗的悲怆之情,以“风急”带动全篇,一开篇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作者的视线由高到低,以风、天、漪、沙、猿啸和鸟飞,构成了一幅暮秋的凄清图画。在清水白沙的背景之上,清晰地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以工笔绘出了景物的形声色态,真是精美致极!然而你若细细体味却是一种“凄美”。年迈体衰的杜甫登上高处,仰望苍穹,周身感受着猎猎秋风的劲吹,耳畔连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倍感“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意味;天高任鸟飞,鸟儿本应展翅飞翔,自由歌唱,然而诗人眼中的鸟儿却在急风中低回盘旋,似乎无依无托倍受限制。于是诗句中所透露出的无法掩饰的悲凉的愁绪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三、情真意深的诗句,打开心扉的钥匙

  本诗的中间两联里,作者写先仰望所见:“无边落木萧萧下”,再写俯视:“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生动化,渲染了整个秋天的气氛。正好比作家的写意,只宜心领神会,让读者用想像去填补:读者好像听到落木之声,看见长江奔腾之状,而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无形中便传达了出来,令读者深感沉郁悲凉之情味。由此诗人自然引出颈联,诗人细致入微的描写内心世界,并从时(“秋”)空(“台”)两方面着笔。这就把眼前景与内心情紧紧融合在一起,并使二者相互渗透和映衬。久经风霜,饱受沧桑的杜甫面对一望无际、纷纷飘落的黄叶和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心境由凄凉而悲壮,再到伤怀。“作客”他乡已是悲苦,何况常年漂泊,又在“万里”之外,恰值“悲秋”时节,怎不令人思乡情切,倍增伤感;“登台”远望,已添乡愁,何况孤独无伴,又兼体弱“多病”,而且已到了“百年”。人生苦短,境遇竟如此,心情该是多么的沉痛!在这里,“悲秋”已成为点睛之笔。它的醒目和点睛之所在便是:秋天可以给处在不同经历和心境的人以不同的感受,未必就绝对可悲,关键是诗人目睹如此苍凉又如此磅礴的秋季的山景水状,就不由得把自己的一生都融入了漂泊异乡、年迈多病的感慨之中,进而生出悲秋万分之情。令读者清晰而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心路的发展历程及怦怦跳动着的情感脉搏。因此,颈联就成为打开诗人复杂情感之门的钥匙。

[1] [2]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知识高二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二语文知识

上一篇:平庸议论话名篇──谈杜诗《咏怀古迹》五首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