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写羁旅行役的珍品──柳永《雨霖铃》赏析
-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二语文知识 阅读:8306次
概要:苏州教育学院黄岳洲 《雨霖铃》是北宋词坛婉约派巨匠柳永的杰作,主题是“伤离别”,也抒发了作者对生平不幸的感慨。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郑玄注:“寒蝉,寒蜩也。”蔡邕《月令》章句:“寒蝉应阴而鸣,鸣则天凉,故谓之寒蝉也。”
抒写羁旅行役的珍品──柳永《雨霖铃》赏析,标签:高二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苏州教育学院 黄岳洲 《雨霖铃》是北宋词坛婉约派巨匠柳永的杰作,主题是“伤离别”,也抒发了作者对生平不幸的感慨。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郑玄注:“寒蝉,寒蜩也。”蔡邕《月令》章句:“寒蝉应阴而鸣,鸣则天凉,故谓之寒蝉也。”“寒蝉凄切”,意思是“寒蝉的鸣叫使人感到凄切”,修辞格称作“移就”。王国维《人间词话》:“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这里用的点染法,“寒蝉”的鸣叫是典型的象征草木行将凋落使人感到悲凉的秋声。江淹《别赋》:“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作者被宋仁宗冷落,派出远方去做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是一大消魂;离别跟自己相爱已久的恋人,是又一大消魂;秋天听到“寒蝉”鸣叫就更加感到“凄切”。
2、“对长亭晚”意思是“晚对长亭”,时间词“晚”是“对”的状语。但“晚对长亭”声调是仄仄平平,不合音律,难以吟唱,据《白香词谱》所说,这里“务用仄平平仄”,因此调动语序。主语由于自述又由于格律而省略。前条讲过,秋天令人有凄凉之感,这是就一年说,就一天说,古人认为“晚”一类的词儿也给人们以衰败哀伤之感,辛弃疾《菩萨蛮》就有“江晚正愁余”,《离骚》更有“日忽忽其将暮”的象征写法。“长亭”不但交代了惜别的地点,而且交代了惜别这件事,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古代在大道旁边设有亭舍,常常用作饯别。“对”,面对,亦即下文的“相看”,人们仿佛看到一对恋人在阔别时依依不舍的神态。
3、“骤雨”,又使离人遭受一番严重的心理打击,作者完全沉浸在一种极其矛盾、极其痛苦的感情深渊里。此外,骤雨初歇”还写了“一番洗清秋”以后山川草木越发凄清寂寞,所谓“其情栗冽,砭人肌骨”(《秋声赋》),亦所谓“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1、上一句写时间、地点、事情以及人物的依依惜别并景色的百种凄怆,可以说是景中见情。本句不但进一步交代了地点,更进一步交代了事情──离别汴京跟恋人分手。“都门”,并非一般地说京都城门,这里是在京都城门以外,用“都门”代替“都门外”,由于受到字数的限制。“帐饮”,在都门外设帐饯行,以酒浇愁,《晋书·石崇传》:“送者倾都,饮帐于此焉。”它从另一方面刻划恋人对作者叮咛祈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了。为什么竟会“无绪”?上文“骤雨初歇”,是即将远别的条件;下文又有“兰舟催发”。“兰舟”,香舟,木兰制成的船,《述异记》卷下记有鲁班用木兰树为舟,这里是夸饰写法,并非真正的“兰舟”;同时,“兰舟”又代替“泛兰舟者”。“催”字写船夫心焦意急立待出发,作者的主观意图“留恋”跟客观情况“催发“矛盾激烈,“帐饮”只能是“无绪”了。陈石遗《宋诗精华录》称杨万里作诗是“语未了便转”,从而形成急迫感。“骤雨”给“留恋”、“帐饮”以短暂时机,可是“初歇”,因而“催发”,“留恋”、“帐饮”就都成为“语未了”之词。又如下文既说“无语凝咽”,却又“念去去千里烟波”,也是这种写法。
2、上一句从景物上写“无绪”,本句从实情上写“无绪”。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并列复句,主语是作者和他的恋人,因自述省,有人认为本句是转折复句,“竟”表示出乎意外。我认为,“竟”是“终”,自始至终,一直如此,“竟无语凝咽”这是“消魂”、“伤神”的真实写照,一对依依惜别的恋人如痴如醉。“无语”跟“凝噎”是同义反复,彼此互相说明、互相补充,从而强调了“哽咽不能语”,“无语凝噎”又是“无绪”的同义语。作者用浓墨重彩来描述“无绪”。
[1] [2] [3]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知识,高二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二语文知识
上一篇:柳永《雨霖铃》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