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高三语文知识《谈中国诗》赏析» 正文
  1. 《谈中国诗》赏析

  2. [11-19 17:05:15]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三语文知识   阅读:8864

概要: 下面是由www.85jc.com小编分享的《谈中国诗》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作者简介钱钟书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一字中书,著名学者、作家。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两年后到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获B.Litt.(Oxon)学位,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抗日战争期间归国,曾在多所大学任教。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语言,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有卓著成绩。解放前出版了集幽默睿智于一体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描绘旧中国知识分子百相的长篇小说《围城》,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的《谈艺录》;解放后出版了《宋诗选注》、《管锥编》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等。1.理解钱氏的通作为学者散文的一家,钱钟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袁良骏《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梁实秋、钱钟书、王了一》(北社会科学199801)认为学者散文主要不是用来表情,而是用来达意。学者散文主要是以理服人,以知启人。第二个主要特点是它的极强的逻辑性

《谈中国诗》赏析,标签:高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下面是由www.85jc.com小编分享的《谈中国诗》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者简介

  钱钟书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一字中书,著名学者、作家。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两年后到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获B.Litt.(Oxon)学位,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抗日战争期间归国,曾在多所大学任教。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语言,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有卓著成绩。

  解放前出版了集幽默睿智于一体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描绘旧中国知识分子百相的长篇小说《围城》,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的《谈艺录》;解放后出版了《宋诗选注》、《管锥编》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等。

  1.理解钱氏的通

  作为学者散文的一家,钱钟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袁良骏《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梁实秋、钱钟书、王了一》(北社会科学199801)认为学者散文主要不是用来表情,而是用来达意。学者散文主要是以理服人,以知启人。第二个主要特点是它的极强的逻辑性。它要靠分析、判断、推理、论证来达到服人、启人的目的。它之所以不是论文而是散文,乃在于它之说理议论不是枯燥的三段论法,而是艺术的谈笑风生。所以,学者散文的第三个特点是幽默风趣,甚至机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甚至大笑捧腹。学者散文往往自称或被称为小品文,正因为它的幽默风趣使然。这种幽默风趣,是知者的幽默,知者的风趣,品味比较高雅,绝无那种插科打浑的俗气。以上的三个特点,正是学者散文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它区别于一般散文的根本之点。

  傅德岷《世纪之交:中国散文的风景》(当代文坛199704)说,学者散文有着丰厚的学识、卓越的识见、高超的文字功底。这类散文熔历史、哲学、音乐、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于一炉,但又不是“吊书袋”,而是把典故资料融于行文之中,文采斐然,深沉凝重,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识和深邃的历史感。并且学者散文还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即用现代眼光、现代观念、现代意识去追溯历史文化的足迹,思考当今,从而提出醒世警人的见解来。

  如果我们用以上的观点来评述钱钟书的《谈中国诗》,那是最恰当不过的,可以说,钱氏散文对于以上的每一条都十分符合。对于这样的特点,我们给他概括了一个“通”字。一是通古今。二是通中外。三是通学理。

  (1)通古今。从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钱钟书的视野是十分开阔的。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中国诗人成长的特点,中国诗的本质特征,中国诗人心目中的诗是什么,中国诗人是怎样写诗的等等问题,钱钟书都明了于心,充分显示出一位大学者的文化素养。

  如关于诗的历史,钱钟书的看法与其他人就不同。他认为中国没有史诗,而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对于这样的结论,如果没有对中国诗相当熟稔,那是不可能的。

  谈到中国诗的深厚意韵之时,钱钟书引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解识无声弦指妙”,“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等语(前后引文在16条)加以证明。

  而在谈到中国诗的表达方式时,钱钟书也是信手挥出,“壮士皆尽死,余人安在哉”;“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人谁在”;“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象这样的例子文中还有很多。

  (2)通中外。

  钱钟书在中国近代学人中,对于中西文化了解最为透彻的一个人。有人称之为文化昆仑,恐怕原因即在于此。从此文中,我们也可一斑。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自由地驾驭着中外古今的一切文史资料。下面我们仅以引用外国的文史资料为例:

  1)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英一次)

  2)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他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拉丁一次)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知识高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作为生物的社会》赏析
《《谈中国诗》赏析》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