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综合知识汪曾祺《葡萄月令》语言美管窥» 正文
  1. 汪曾祺《葡萄月令》语言美管窥

  2. [10-10 23:18:48]   来源:http://www.85jc.com  综合知识   阅读:8368

概要: 七、拓展阅读 句读·气口 汪曾祺 蒋大为唱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断句错了。按歌词的正常的语言断续,应该是: “在哪——桃花盛开的地方”,蒋大为却处理成: “在哪桃花——盛开的地方”。这样的处理,作曲的同志有责任,而且“桃花”音调颇高,听起来很别扭,使人觉得这是一个破句。 当断不断,不当断而断,曲调和语言游离,这在歌曲中是常见的现象。突出的例子是《国际歌》。《国际歌》最后一句“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性耐儿,就一定要实现”,“到明天”应该属下,不当属上。现在属上,于是成了“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性耐儿就一定要实现”,“团结起来到明天”,后天是不是就不要团结了?解放初期真的有一部电影,片名就叫《团结起来到明天》,这不成了笑话?《国际歌》造成这样的误会,跟翻译有关。汉语和外语本来就有很大差别,要求汉语的歌词和西方音乐的旋律相契合,天衣无缝,不相龃龉,实在是很难。用汉语唱西洋歌剧,常使人觉得不知所云,非常可笑,大大削弱了音乐本应产生的艺术感染的效果。解决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事,不是翻译出来了

汪曾祺《葡萄月令》语言美管窥,标签:综合知识大全,http://www.85jc.com

七、拓展阅读

句读·气口

汪曾祺

蒋大为唱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断句错了。按歌词的正常的语言断续,应该是:

“在哪——桃花盛开的地方”,蒋大为却处理成:

“在哪桃花——盛开的地方”。这样的处理,作曲的同志有责任,而且“桃花”音调颇高,听起来很别扭,使人觉得这是一个破句。

当断不断,不当断而断,曲调和语言游离,这在歌曲中是常见的现象。突出的例子是《国际歌》。《国际歌》最后一句“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性耐儿,就一定要实现”,“到明天”应该属下,不当属上。现在属上,于是成了“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性耐儿就一定要实现”,“团结起来到明天”,后天是不是就不要团结了?解放初期真的有一部电影,片名就叫《团结起来到明天》,这不成了笑话?《国际歌》造成这样的误会,跟翻译有关。汉语和外语本来就有很大差别,要求汉语的歌词和西方音乐的旋律相契合,天衣无缝,不相龃龉,实在是很难。用汉语唱西洋歌剧,常使人觉得不知所云,非常可笑,大大削弱了音乐本应产生的艺术感染的效果。解决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事,不是翻译出来了就能唱。然而问题总要解决。已经有人做了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比如王洛宾。

和句读有密切关系的是口气。中国戏曲非常注意用气,换气、偷气。像李多奎那样能把一个长腔一口气唱到底,当中不换气,是少有的。李多奎不知道怎么会有那样长的气。裘盛戎万年精研气口。盛戎曾跟我说;‘年轻时傻小子睡凉炕,怎样唱都行。我现在上了岁数了,得在用气上下功夫,——花脸一句腔得用多少气呀!”过去私塾教学,老师须在书上用朱笔圈点。凡需略停顿处,加一“瓜子点”;需较长间歇处,画一圆圈,谓之“圈断”。老师加点画圈处即是“气口”。但裘盛戎有时不照通常办法处理气口。如《智取威虎山》李勇奇的唱腔,“扫平那威虎山我一马当先”,一般都是这样处理的:“扫平那威虎山我一马——当先”,盛戎说:“教我唱,我不这样唱,我唱成‘一马当——先’,‘当’字唱在后面,下面就没有多少气了,‘当’字唱在前面,‘一马当’换气,——吸气,——,这样才‘足’。”这可以说是超级换气法。

一般说来,气口还得干净利落,报字清楚,顿挫分明,这样才能美听入耳。如果字音含糊,迟疾失当,乱七八糟,内行话叫做把唱“嚼了”,或“喝了”。外国文学其实也是讲究句读气口的,马雅可夫斯基就是。京剧《探阴山》里有一个层次很多的很长的“跺”句:“又只见大鬼卒、小鬼判,押定了,屈死的亡魂,项带着铁链,悲惨惨,惨悲悲,阴风儿绕,吹得我透骨寒”,如果用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的分行,就会是:

又只见

大鬼卒

小鬼判

押定了

屈死的亡魂

项带着铁链

悲惨惨

惨悲悲

阴风儿绕

吹得我透骨寒。

一九九七年四月

载一九九七年五月二十八日《文汇报》

【阅读提示】这是一篇文艺随笔。文章谈的是句读与气口在歌唱中的作用,作者旁征博引,将抽象的原理以具体的事例加以说明、印证,读来饶有兴趣。从中,我们可见出作者对于语言节奏、韵律的敏感。也可以说,正因为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一种细致揣摩、品味的欣赏与审美的习惯,所以才能在书面语言表达中形成独到的锤炼语言的匠心。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综合知识综合知识大全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 - 综合知识

上一篇:《陋室铭》与《苦斋记》比较赏析
《汪曾祺《葡萄月令》语言美管窥》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