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综合知识语文教学十问» 正文
  1. 语文教学十问

  2. [10-10 23:18:48]   来源:http://www.85jc.com  综合知识   阅读:8941

概要:作者:卢军良 缘起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人们提出了很多问题,也建树了很多理论,这对反思我们走过的路是大有裨益的。但在理论更新,实践变革的过程中,一个在教学一线的实践者,总会面临更多的具体问题。为此,我约请一位在教学岗位有近二十年教龄的同行,帮我搜集一些一线教师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我的思考提供一些更具体的角度。 下面的十个问题,遵从提问的顺序,附上我的一点思考,算是对自己教学心得的一次检省,也以此期待与更多的同行交流。 问与答 一、“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阅读试题的答案却是唯一的,即“哈姆雷特”其实只有一个。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倡导“多元解读”么?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揭示了阅读时个体感受千差万别这一个事实。就不同的阅读个体来说,人们对人生世相的种种感受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地域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庭径之分,见识的短长,甚至身体状况的微小差异,都会影响到对所读作品的判断。就个体的阅读史来说,一个人处在不同的年龄、心理和文化陶冶下,对同一阅读对象的判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认识到上述事实,就有理由

语文教学十问,标签:综合知识大全,http://www.85jc.com
作者:卢军良
缘起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人们提出了很多问题,也建树了很多理论,这对反思我们走过的路是大有裨益的。但在理论更新,实践变革的过程中,一个在教学一线的实践者,总会面临更多的具体问题。为此,我约请一位在教学岗位有近二十年教龄的同行,帮我搜集一些一线教师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我的思考提供一些更具体的角度。
下面的十个问题,遵从提问的顺序,附上我的一点思考,算是对自己教学心得的一次检省,也以此期待与更多的同行交流。
问与答
一、“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阅读试题的答案却是唯一的,即“哈姆雷特”其实只有一个。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倡导“多元解读”么?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揭示了阅读时个体感受千差万别这一个事实。就不同的阅读个体来说,人们对人生世相的种种感受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地域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庭径之分,见识的短长,甚至身体状况的微小差异,都会影响到对所读作品的判断。就个体的阅读史来说,一个人处在不同的年龄、心理和文化陶冶下,对同一阅读对象的判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认识到上述事实,就有理由承认“多元解读”的合理性,这本身是尊重事实,尊重不同读者的表现。
但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试题的参考答案中,我们又不得不面对“答案唯一”的情形。那么,在阅读教学中,还要不要倡导“多元解读”呢?当然是要的。事实上,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的倡导和实践,还远不够。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只在“对”与“错”中做二元判断,丰富而立体的,甚至互为矛盾的人性往往被我们简单化了,所以我们更应鼓励学生对人物做多角度的更为接近真实的认识。
这当然不是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承认多元的存在,但并不等于对什么都要认同。因为多元,所以认识得会更全面,因为多元,可以带来更多的辩难与思考。阅读中多元解读的存在,不会对试题解答造成多大影响。阅读题考查的多是把握、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侧重的是提炼和表达,都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具有可控性。因此,不必因试题答案的“唯一”而放弃解读的“多元”。
二、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普遍在解句读,串讲、翻译,造成了文言文教学的模式化,教师、学生都觉得枯燥、单调,怎样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和美感?
这个问题包含三个信息:一是教学模式,二是师生教与学的感受,三是对文言文教学效果的期许。这里分别来谈。
“解句读,串讲、翻译”作为一种文言文的教学模式,沿袭已久,也是有成效的。我想起我在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情形:老师在上面逐句翻译,我们在下面逐句记录。有时会将整页书弄得面目全非。老师当然也会讲词法,讲句法,板书,提问,组织朗读,甚至说个小笑话,但较为常态的就是这“我念你记”法。这方法在我就读高中时也没有本质的改进。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其他资料,做教师的也几乎只有一本教学参考书。但我这样的对语文还很有感情的学生,也是能做到乐此不疲的,虽然一篇翻译抄完,确实有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是,一切标准的翻译都来自老师,学生是很难体会到独立思考的乐趣的。我有很多同学就在这“我念你记”中消磨了时间,又所得甚微。
今天我们的教师还用这样的方法讲文言文,那就显得不能与时俱进了。不是有顺口溜说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吗?是该很好地反思一下我们的工作。问题里谈到师生的感受:枯燥、单调。既然教师自己都感到这样,怎能期待我们的学生有所超越呢?
我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解决,还需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开始。我见过初中孩子的学习材料,一篇文言文,琐琐碎碎地出十几二十几页的题目,学生考前复习背下来了事。我所在市区的学校几乎都是这么做的。像《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这样的文字,用了这种方法去强化,真是搞得一塌糊涂。学生还能有什么美好的记忆!
说到效率和美感,我以为效率倒也许还在其次,美感是万不可少的。课本里的文言文选文都很好,语言美,结构美,情感美,境界美,满含着思想睿智和文化魅力。如果一个教者不能令学生领略到这些,那么,我们所说的传承优秀文化不成了一句空话了吗?
阅读文言文,是会遇到一些语言障碍的,对历史文化、典章制度等的陌生,也会出现难懂或误读现象,但教师不是语言障碍清扫机,也不是知识与常识的贩卖机,而应该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和领路人。要改善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还是可以想一些办法的。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知识综合知识大全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 - 综合知识

上一篇:细说唐诗中的"捣衣"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