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语句特点
-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472次
概要: 到傍晚,洞庭湖上一片昏暗,只听到那汹涌澎湃的浪涛声。那声音时而象老虎在狂吼,骇人听闻;时而象猿猴在哀鸣,催人泪下。 作者这样比喻的用意是为了更形象地描绘洞庭湖上当时那种“满目萧然”的景象,更生动地说明“迁客骚人”当时那种“感极而悲”的起因。 陈光伟《文言文教材疑难词句试译·〈岳阳楼记〉》(语文学习)》1981年第6期) 【一碧万顷】 课本注释……似乎把“碧”看作了名词,“一”是数词作定语,“一碧万顷”则成了主谓结构。有关的一些辅导材料大都同此。实际上这里的“碧”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一”是修饰它的副词,“万顷”貌似“碧”的宾语而实为补语,就象“一
《岳阳楼记》语句特点,标签: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到傍晚,洞庭湖上一片昏暗,只听到那汹涌澎湃的浪涛声。那声音时而象老虎在狂吼,骇人听闻;时而象猿猴在哀鸣,催人泪下。
作者这样比喻的用意是为了更形象地描绘洞庭湖上当时那种“满目萧然”的景象,更生动地说明“迁客骚人”当时那种“感极而悲”的起因。
陈光伟《文言文教材疑难词句试译·〈岳阳楼记〉》(语文学习)》1981年第6期)
【一碧万顷】
课本注释……似乎把“碧”看作了名词,“一”是数词作定语,“一碧万顷”则成了主谓结构。有关的一些辅导材料大都同此。实际上这里的“碧”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一”是修饰它的副词,“万顷”貌似“碧”的宾语而实为补语,就象“一泻万里”、“一落千丈”等成语的结构一样,“一”有“一旦”、“一下子”的意思。“一碧万顷”的应理解为:一绿就是万顷,全句可译为:上面的天光、下面的湖色相辉映,一绿就是辽阔的一片。即便我们把“碧”字理解为形容词作谓语,那么“万顷”与它的关系也只能是形补结构,而“一”也仍然是修饰性的副词而不是数词,因而也不该译作“一片碧绿”。
【岸芷汀兰】
此系互文见义。这种表达方法在古书中常见,万其是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常有意借以增强语意的含蓄精炼,扩大词句的容量。即如此例,意指岸边有芷兰,渚上也有芷也有兰,都长得郁郁青青。若把“芷”专属岸,“兰”限于“汀”,文章就死板了,同时也不合乎自然界的情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廉颇蔺相如列传》有“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都是具有形容词作用的时间词作为意动词,即“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本句“先天下之忧”可以解释为“把天下人的忧愁放在前面”,“先”是意动词,有“以……为”或“把……当作”的意思。但是,“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后”却不能按例作解,“把天下人的快乐放在后面”,意思却好相反,不是忧国忧民的高风格了。因此,这里的“先”、“后”只能看成有形容词作用的时间词,它后面可以加上介词“于”,“先于天下之忧”是形补词组。“先天下之忧”是后一个“忧”的情态状语,中间用“而”字隔开。“先天下之忧而忧”译成现代汉语是“在天下人的忧愁的前面而忧愁”。按说,“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成现代汉语是“在天下人的快乐的后面而快乐”。“先”和“后”字面上互相对称,意义上互相补充。还可以把“而”字处理得灵活些,讲求适当的意译,这句竟可以说成:“在天下人忧愁的前面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的后面才快乐。”前一个“而”字译成“就”,以表其忧愁之“早”;后一个“而”字译成“才”,以显其快乐之“迟”。
上一页 [1] [2]
Tag:初二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岳阳楼记》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