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 正文
  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

  2.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118

概要: 9.“伛偻提携”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在文中的位置是 ( )(2分)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0.下面对文中画线处文字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①处是说滁州游山人中间那些背着东西的人一边走一边唱歌。 B.②处是说太守宴上的酒食都产于当地,这也是游宴之乐的原因之一。 C.③处是说酒宴上的欢乐不在于音乐,而在于大家都能尽情的自娱自乐。 D.④处是说酒宴上大家都欢乐,惟独太守精神不振以致自饮自醉。 11.对本段文字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写滁人、宾客、太守自醉的情形 B.写滁人游山太守相随的情形 C.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D. 写太守设宴众宾欢乐的情形 12.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3.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2,标签: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9.“伛偻提携”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在文中的位置是 ( )(2分)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0.下面对文中画线处文字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①处是说滁州游山人中间那些背着东西的人一边走一边唱歌。
B.②处是说太守宴上的酒食都产于当地,这也是游宴之乐的原因之一。
C.③处是说酒宴上的欢乐不在于音乐,而在于大家都能尽情的自娱自乐。
D.④处是说酒宴上大家都欢乐,惟独太守精神不振以致自饮自醉。
11.对本段文字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写滁人、宾客、太守自醉的情形 B.写滁人游山太守相随的情形
C.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D. 写太守设宴众宾欢乐的情形
12.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3.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14.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__ ____,____ _____”的旷达胸襟。(2分)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5--23题。(22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5.在原文中找出下列两个字的同义词:(2分)
①居 ②是
16.文中的进退分别指( )(2分)
A.“不以物喜”和“不以己悲”。 B.“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
C.“忧其君”和“忧其民”。 D.“先天下之忧”和“后天下之乐”。
17.文中加点的“尝”“为”“微”“归”四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2分)
A.经常 做法 没有 归依 B.曾经 两种心情 微小 回家
C.尝试 两种心情 细微 回归 D.曾经 两种心情 没有 归依
18.文中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2分)
19.这段文字是全文的重点段,它采用( )(2分)
A.记叙、描写和抒情结合方式揭示主旨,抒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见解和抱负。
B.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结合方式揭示主旨,抒发“居庙堂……;处江湖……”情操和抱负。
C.议论方式,揭示了文章主旨。
20.对“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后/天下之乐/而乐 B.后天下之/乐/而/乐
C.后天下/之乐而乐 D.后天下/之乐/而乐
21.选下边译句正确的①是( )、②是( ):(4分)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A.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悲或喜。
B.不因景物美就高兴,不因自己失意就悲伤。
C.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或异二者之为
A.有的人不同于上面两种人的行为。
B.有的人不同于上面两种人的心情。
C.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22.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A.深化主题 B.点明中心 C.总结归纳全文内容。
23.对这段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3分)
A.表现了作者对古仁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高尚情操的赞赏。
B.表现了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C.表现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D.表现了古仁人“进亦忧,退亦忧”的广阔胸怀和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
(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24--27题。(10分)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庞葱)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二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