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一年级语文知识走人与自然和谐之路──我国环境保护回眸» 正文
  1. 走人与自然和谐之路──我国环境保护回眸

  2. [10-10 23:15:18]   来源:http://www.85jc.com  一年级语文知识   阅读:8841

概要:走人与自然和谐之路 ──我国环境保护回眸 赵永新丁伟白剑峰

走人与自然和谐之路──我国环境保护回眸,标签:一年级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走人与自然和谐之路  

──我国环境保护回眸  

赵永新 丁 伟 白剑峰    

  蓝天白云,碧瓦红墙,这是一个宁静清新的北京之冬。环境监测数据表明,截至去年12月28日,北京市空气污染指数二级(良好)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已累计达到了 183天,比上年同期增加7天,占全年总天数的50.1%。

  绿草依依,清水如带,在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市民们与大自然越来越亲近。黑臭了近一个世纪的苏州河开始变清,生态系统正逐步恢复,绝迹多年的水生生物不断增加,椭圆萝卜螺和中华海鲇去年下半年首次在河中出现。许多河边人家打开久闭的窗户,享受灿烂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

  新世纪开局之年,一南一北两座大城市的可喜变化,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环境治理取得的巨大成就。“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均GDP达2000多美元后才开始大规模治理环境污染,我国则是在人均GDP不足 800美元的条件下进行的。‘九五’期间,全国上马治理重点污染项目1245个,一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初见成效,我国工业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如是说。


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环境恶化趋势加剧,资源浪费严重,污染事故频发,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危害群众健康的重要因素。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对环境保护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考虑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从1997年开始,党中央连续5年在“两会”期间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江泽民总书记高屋建瓴,明确指出,“坚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安全,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的质量,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在新世纪的第一次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他在讲话中强调,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在新的世纪,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积极倡导下,可持续发展被确定为总揽全局的国家发展战略,环境保护和计划生育一样,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推动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环保领导责任制开始发挥威力,环保工作的好坏成为干部考核的一项内容;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制定了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陆续出台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将环境保护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长远规划中。国家对环境治理的投入逐年增加,“九五”期间累计投资超过 3600亿元,占同期GDP的0.93%,比“八五”增加了2300亿元。


决战工业污染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这句民谣是我国许多地区水污染的生动写照。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把“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治理列为国家重点治污工程。经过综合整治,“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流域内的 5000多家日排废水超过100吨的重点污染企业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淮河每年入河的化学需氧量已由治理前的150万吨下降到40万吨,流域水污染加剧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太湖流域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稳定在 90%以上,80%以上的断面水质达到三类;滇池流域城市污水处理率明显提高,海河、辽河流域正抓紧实施治理规划。

[1] [2]  下一页


Tag:一年级语文知识一年级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一年级语文知识

上一篇:《爷爷和小树》教学游戏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