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初三语文知识伦敦故居看名人──由济慈到老舍» 正文
  1. 伦敦故居看名人──由济慈到老舍

  2. [10-10 23:14:16]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知识   阅读:8242

概要:苏立群 朱自清先生的《文人宅》写了五位英国的作家、诗人。在文章的起头他是先发了一阵国人不善保留人文的遗迹的牢骚,转而感叹西方人把“崇拜英雄真当回事儿,名人故宅往往保存得好”,例举了莎士比亚等几个人,包括大诗人济慈的住所。 说也巧,我家自1993年移至伦敦北二区,所居的是一条与著名的大主教街横向交叉的短街,大主教街以居住富豪成名,它是一提名字伦敦人就挑眉毛的地方之一,不过时过境迁,现在那里的豪门大户都是中东的石油商人或南非的矿山主,真正的英国人恐怕没有了。这条街的南头是美

伦敦故居看名人──由济慈到老舍,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苏立群       朱自清先生的《文人宅》写了五位英国的作家、诗人。在文章的起头他是先发了一阵国人不善保留人文的遗迹的牢骚,转而感叹西方人把“崇拜英雄真当回事儿,名人故宅往往保存得好”,例举了莎士比亚等几个人,包括大诗人济慈的住所。

  说也巧,我家自1993年移至伦敦北二区,所居的是一条与著名的大主教街横向交叉的短街,大主教街以居住富豪成名,它是一提名字伦敦人就挑眉毛的地方之一,不过时过境迁,现在那里的豪门大户都是中东的石油商人或南非的矿山主,真正的英国人恐怕没有了。这条街的南头是美丽优雅的汉姆司台德公园,这公园沿高丘而围造,是伦敦地区制高点,登岳而望,特别是晴朗的夏季,伦敦市区的万家灯火与天上的星斗联成一片,甚为好看。济慈住过的房子就在她山足下的一条小街里,那条街已经以济慈的名字命名。我说巧,是我的一部书的合作人正好住在诗人的对面。她是一位美丽的美国出生的英籍犹太女人,我常开玩笑地问她:“有没有灵感从那边钻进来?”她也总是重复一句话:“一定的。”

  济慈的屋子不豪华,尤其在英国温湿的季节去瞻仰时,她像是把自己从浓荫中缩了进去,尽留下斑驳的绿苔和到处蔓延的碧丛。驻脚在齐胸的墙前,每一块木板都像是在告诉你,不要喧哗,别去打扰一个长眠的灵魂。幽静的渐渐远去的石板地,把你引到潮乎乎的白壁,你甚至不信那儿就是伟大诗人住过的地方,当然每天都有来的客人,但不是成群结伙的,常常是几个人,大家安安静静地进去,低声地交谈一些什么,不久就离开了。

  济慈很多名篇诞生于斯,他的一段热恋也埋葬于斯──我指的是与他仅隔一墙的凡妮小姐的爱情。他的诗作大多很美,其中我最喜欢的《夜莺颂》就是在这个深宅里“迸发”出来的。据诗人的朋友布朗说,这歌是因为一天一只夜莺在这个庭院中做了巢,她的娓娓叫声给了济慈灵感。这首诗是在后院的一棵梅树下写的,因为那一天,夜莺从清晨一直叫到下午,诗人坐在树丛里就一口气写了八段80行的长诗。朱先生还说可惜那树梅已经干死了。那是63年前的事了,现今,那绿莹莹的滋漫着水气的前院里,倒是有两三株李树,茂密的紫叶中缀着圆溜溜闪着水光的深紫的李子,我冥想它们该是一个多世纪前的见证人,梅枝、李果曾聆听过这美妙的歌,这歌是夜莺的,也是诗人的,也许是人与鸟的合鸣。

  20年代曾留学英伦的诗人徐志摩会作诗,更会体味诗的意境,我很是赞赏他把济慈与英国另一大诗人雪莱的界分;徐先引了济慈──

          萨福的香腮,睡孩的呼吸,
          光阴渐缓的流沙,
          山林的小溪,诗人的死。
          引完了诗,徐志摩接着说──

  “他(济慈)诗里充满着静的,也许是香艳的,美丽的静的意境,正如雪莱的诗里无处不是动,生命的振动,剧烈的,有色彩的,嘹亮的。”

  济慈的砖石屋正正好好可用一个“静”来形容,而细琢磨这个“静”字,一半是“青”──绿色植物也,一半是“争”──相互夺地盘,两个半拉合在一起就是绝好的远离人迹、千木竞荣的绿洲;济慈的故居就是静静地藏在那里,用不朽的、死亡“却是最大的幸运”的博大紧紧地缠绕着他的小屋,用我们国人的说法是“天籁”环其故居,不被这嚣张的世界所侵袭。

  瞻仰济慈的故居如在轻轻地读一首诗,它是飘渺的烟霭,是女子妩媚的一瞥,是草丛中忽然逸来的暗香。

  英国人深知他们的诗人,他们懂得济慈,他是他们的骄傲,因此他的故居能得以恰当、完好地保养,使那不死的灵魂安逸地栖留在这一片郁壁之中。

  前边说了朱先生夸奖了英国人,我却要发他们一点牢骚。英国人是长于保全他们本国的人文遗迹,但对外国的人文却仍改不了中世纪的海盗习气,他们贯以把大陆──全世界大陆的好东西一并或拿、或抢、或贩、或征、或搜集、或保留在他们的小岛上──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的巨大收藏就是一例,可是他们却不情愿把外国名人混淆在他们盎格鲁萨克逊种族的行列中。前一两个世纪有多少人文的精英在英国学习、游览、放逐、定居,他们的名字构成了人类最伟大的名册,可是据我所见,至少在伦敦是见不到他们的居所外钉着任何标记的。

[1] [2]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知识初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诗歌国度里的流星
《伦敦故居看名人──由济慈到老舍》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