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维新故人重放光彩梁氏故居是思想道德教育鲜活教材。维新奋发精神应为时所用为世所用。【核心提示】今年5月,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如何在中小学生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全国上下广泛讨论的话题。在今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天下人谋永福”等催人奋进的字眼,似乎在一些年轻人心目中日渐失去感召力;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情操,面临被网络游戏、日韩音乐、流行时尚所代替的危险。此时此刻,追溯一位维新志士少年时代的成长历程,竟显得如此迫切。我们希望,对这位故人幼时身影的凝望,能够触动更多青少年的心灵。毕竟中华民族的未来寄托在他们身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近代史上,梁启超是一个异常响亮的名字。他集政治家、学者、作家于一身,以激情澎湃、大开风气的文章,为转折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股不可抵挡的洪流。他留下的1400余万字著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史学、哲学、法学、社会经济学、新闻学等诸多领域的学术研究。梁启超虽然已经逝去大半个世纪,但在广东新会、北京、天津乃至日本神户,
世纪人物回顾·梁启超,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维新故人重放光彩
梁氏故居是思想道德教育鲜活教材。
维新奋发精神应为时所用为世所用。
【核心提示】
今年5月,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如何在中小学生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全国上下广泛讨论的话题。在今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天下人谋永福”等催人奋进的字眼,似乎在一些年轻人心目中日渐失去感召力;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情操,面临被网络游戏、日韩音乐、流行时尚所代替的危险。此时此刻,追溯一位维新志士少年时代的成长历程,竟显得如此迫切。我们希望,对这位故人幼时身影的凝望,能够触动更多青少年的心灵。毕竟中华民族的未来寄托在他们身上。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近代史上,梁启超是一个异常响亮的名字。他集政治家、学者、作家于一身,以激情澎湃、大开风气的文章,为转折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股不可抵挡的洪流。他留下的1400余万字著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史学、哲学、法学、社会经济学、新闻学等诸多领域的学术研究。
梁启超虽然已经逝去大半个世纪,但在广东新会、北京、天津乃至日本神户,不仅其故居保存良好,而且他那强国、改革的愿望至今仍然鼓舞着无数海内外同胞。1914年他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提出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被清华大学沿用至今。然而,在北京香山植物园内,这位风云人物、学界泰斗的墓碑上没有生平,没有任何一个头衔。透过这座墓碑,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为国家复兴而奔走呼号,为民族振兴而鞠躬尽瘁的知识分子的高大形象。
梁启超去世时,曾有一副对联这样写道:“三十年来,新事业,新智识,新思想,是谁唤起;百千载后,论学术,论文章,论人品,自有公评。”此次新会之行,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梁启超的精神虽然诞生在风雨飘摇的昨日,但在当下,其分量与价值不但不会减损,还能转化为推动历史和社会进程的巨大动力。纪念梁启超,就绝不仅限于维修故居、吸引观众的简单思路,他的遗址和事迹是对青少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崇高理想的鲜活教材;他那维新奋发的精神,更应为时所用,为世所用,以彼时之维新促今日之体制改革,以彼时之新民促今日之公民素质,以彼时之爱国促今日之团结共进。梁启超曾宣称,有朝一日“举国行当思我耳”。我们相信,大到“神舟五号”升空,小到每一件具体工作的革新,让维新故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在百年之后的时空中再次焕发光彩,便是回应这一预言的最好方式。
梁启超生平贡献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
倡导变法维新1895年赴京会试期间,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要求清政府拒签《马关条约》、变法图强。维新运动期间,曾任《中外纪闻》、《时务报》等刊物主笔,发表《变法通议》,影响巨大。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受光绪帝召见,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政变后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同时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
反对复辟帝制辛亥革命之后,回国任北洋政府司法、财政总长。1915年,发表著名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猛烈抨击袁世凯称帝野心,并与蔡锷策划发动了护国战争。
文化贡献卓越流亡日本期间,倡导“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1918年退出政坛,赴欧考察西方文明。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晚年被誉为清华大学“国学四大导师”之一。梁启超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造诣。其著作《清代学术概论》、《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所遗《饮冰室合集》共计148卷,1400余万字。
【专家说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夏晓虹──真知灼见为学界重视】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中最完满的典型代表。无论是疾呼变法图强、宣传西方文明,还是提倡君主立宪,他的兴奋点始终与时代的兴奋点保持一致,其内心的矛盾和政治主张的“多变”,完整地反映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梁启超的许多真知灼见,比如立法修宪、开通民智、改造国民性,现在很受学界重视。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