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初三语文知识边缘化身份与模糊性生存──《孔乙己》细读» 正文
  1. 边缘化身份与模糊性生存──《孔乙己》细读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知识   阅读:8696

概要: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我们能够想象鲁迅先生在写下这句看似平淡实则寓意深刻的结语时的悲愤而绝望的心情。“大约”与“的确”并列,这种关于孔乙己之死的矛盾性判断,十分恰切地概括了孔乙己终其一生的模糊性存在:不仅他的“生”是模糊的(他没有自己确切的名字,他的生命的意义仅止于作为看客们无足轻重的笑料,在这个世界上他永远是一个被动的客体而从未取得过主体的身份),就连他的"死"也是不可确定的,况且,酒店里的人们又有谁会在意孔乙己的死活呢? 不知从何处来,不知往何处去,不知自己为何物。鲁迅用孔乙己的故事完成了关于封建社会中国知识分子生存状况、命运际遇的深刻寓言。 ──《语文建设》二○○二年第九期上一页 [1] [2]

边缘化身份与模糊性生存──《孔乙己》细读,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我们能够想象鲁迅先生在写下这句看似平淡实则寓意深刻的结语时的悲愤而绝望的心情。“大约”与“的确”并列,这种关于孔乙己之死的矛盾性判断,十分恰切地概括了孔乙己终其一生的模糊性存在:不仅他的“生”是模糊的(他没有自己确切的名字,他的生命的意义仅止于作为看客们无足轻重的笑料,在这个世界上他永远是一个被动的客体而从未取得过主体的身份),就连他的"死"也是不可确定的,况且,酒店里的人们又有谁会在意孔乙己的死活呢?

  不知从何处来,不知往何处去,不知自己为何物。鲁迅用孔乙己的故事完成了关于封建社会中国知识分子生存状况、命运际遇的深刻寓言。


    ──《语文建设》二○○二年第九期

上一页  [1] [2] [3] 


Tag:初三语文知识初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病态人生的性格亮点──孔乙己、范进艺术形象的美学思考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