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初三语文知识边缘化身份与模糊性生存──《孔乙己》细读» 正文
  1. 边缘化身份与模糊性生存──《孔乙己》细读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知识   阅读:8696

概要:于展绥 返顾二十世纪中国文坛,如果说存在真正的经典之作的话,那鲁迅的《孔乙己》毫无疑问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细读《孔乙己》,我们就会发现,小说无论在叙事、视角的选择、人物与情节的安排、语言的把握等方面都表现出一种举重若轻的成熟与圆融,显示了一个大师所具有的非凡艺术创造力。 福楼拜说过:“名著是沉默的。”(Masterpiece is silent)这一论断实际上揭示出这样一种艺术真相: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从来不是靠夸张的形式--离奇的故事、极尽曲折之能事的情节、华丽的辞藻--而获取

边缘化身份与模糊性生存──《孔乙己》细读,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于展绥       返顾二十世纪中国文坛,如果说存在真正的经典之作的话,那鲁迅的《孔乙己》毫无疑问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细读《孔乙己》,我们就会发现,小说无论在叙事、视角的选择、人物与情节的安排、语言的把握等方面都表现出一种举重若轻的成熟与圆融,显示了一个大师所具有的非凡艺术创造力。  

  福楼拜说过:“名著是沉默的。”(Masterpiece is silent)这一论断实际上揭示出这样一种艺术真相: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从来不是靠夸张的形式--离奇的故事、极尽曲折之能事的情节、华丽的辞藻--而获取自己的价值与影响力的,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大都具有一种平实的风格,都是在对日常的人、物的平凡叙事中展示深刻的文化意蕴并获取一种伟大的价值与永恒的艺术魅力的。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化腐朽为神奇。《孔乙己》正是在这里体现了经典的同一性。

  小说的开始关于鲁镇酒店格局、酒客饮酒习惯以及“我”的遭际的叙述,实际上是对孔乙己生存环境的描述与交代。这个环境有两个的基本特征,一是它的等级性:这里的人们按照他们的经济情况、身份、地位被分成截然不同的两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没有多少生命尊严的穷人即"短衣帮"与上流阶层的有钱有地位的“穿长衫的”。可以说,金钱的多寡是划分等级的唯一标准。二是置身其中的人们的人格与道德准则的卑劣性:欺软怕硬,诚实与善良得不到尊重,缺乏对弱势群体起码的同情心。这样的生存环境注定了孔乙己的遭际与命运:他的善良、知识与弱者身份只能是人们引以自娱的材料。所以,每当孔乙己出现在酒店的时候,“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就成为这种生存环境下的必然情景。

  然而孔乙己的可悲之处远不止这些,他的真正严重的问题在于其身份的边缘性:他“是站著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也就是说,他是一个被“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共同排斥的、游离于社会秩序、道德规范之外的边缘人,是一个被“悬置”于生活夹缝中的人。边缘人身份注定了他孤独无助形像,他不能依附于任何一方以获取支撑生存的力量,但任何一方都可以肆意嘲弄他。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情景,当孔乙己形单影只地出现在酒店的时候,他成为“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共同取笑的对象。

  在小说中,小夥计“我”的设置并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显示了作者鲁迅高超的叙事技巧与策略。“我”作为酒店的夥计,对酒店发生的故事自然了如指掌,这样就使关于孔乙己的叙事变的十分自然与轻松。更为重要的是,“我”的情感与道德向度构成了衡量周围人群情感与道德态度的潜在基准。鲁迅的叙事有一个隐蔽的假设:连一个与孔乙己身份、境遇十分相似的人都对其如此之冷漠,那些与孔乙己身份地位迥异的人的态度可想而知。在这里,鲁迅只用一个人物的设置,便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对一群人乃至一个民族的道德与人性批判,其艺术功力可见一斑。

  在完成了对孔乙己的边缘性身份与严峻的生存环境的交代与视角的确立之后,鲁迅用几个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回答了孔乙己何以被嘲笑、即在孔乙己的生存价值中哪些内容构成人们嘲讽对象的问题。

  我们先看第一个场景。孔乙己的出场。

  孔乙己是在酒客们的嘲笑声中亮相的。“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原因是有人揭发说亲眼看见他偷了人家的书被吊著痛打。在孔乙己的“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读书人的事,窃书不能算偷”、“君子固穷”的争辩声中,人们笑的更加开心、更加响亮、也更加肆无忌惮。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孔乙己之所以被嘲弄的两个理由:一是他悲惨的生活境遇、二是他那分裂性的价值观。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知识初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病态人生的性格亮点──孔乙己、范进艺术形象的美学思考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