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经典《孔乙己》
-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知识 阅读:8325次
概要: 这种状态下的孔乙己自然求生不能、挣扎无望。在遭受一次次打骂之后,在饱受一次次嘲笑之后,在经受一次次生活折磨之后,孔乙己由人而变得不像人,由艰难求生而濒临死亡绝境。因此,《孔乙己》这篇小说是旧知识分子的求生挽歌和控诉恨歌。从本质人性来看,孔乙己不乏做人的诚信,这有从不拖欠酒钱为证;孔乙己不乏助人的美德,这有热心义务教人识字为证;孔乙己不乏乐善好施的品行,这有让孩子吃为数不多的茴香豆为证;孔乙己不乏宽容忍让的性格,这有多次受辱而仅仅辩解为证……说到底这是一个善良人的悲剧,当有价值的鲜活生命被无情扼杀的时候,留给人们眼里的应该是眼泪,而不应该是笑声! 三、糊涂生活下的浑然不觉 生活的乐趣是什么?酒站掌柜不知道,只是每天板起凶面孔;出入酒店的主顾也
细读经典《孔乙己》,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这种状态下的孔乙己自然求生不能、挣扎无望。在遭受一次次打骂之后,在饱受一次次嘲笑之后,在经受一次次生活折磨之后,孔乙己由人而变得不像人,由艰难求生而濒临死亡绝境。因此,《孔乙己》这篇小说是旧知识分子的求生挽歌和控诉恨歌。从本质人性来看,孔乙己不乏做人的诚信,这有从不拖欠酒钱为证;孔乙己不乏助人的美德,这有热心义务教人识字为证;孔乙己不乏乐善好施的品行,这有让孩子吃为数不多的茴香豆为证;孔乙己不乏宽容忍让的性格,这有多次受辱而仅仅辩解为证……说到底这是一个善良人的悲剧,当有价值的鲜活生命被无情扼杀的时候,留给人们眼里的应该是眼泪,而不应该是笑声!
三、糊涂生活下的浑然不觉
生活的乐趣是什么?酒站掌柜不知道,只是每天板起凶面孔;出入酒店的主顾也不知道,只是散工后喝酒;孔乙己作为读书人也不知道,只是把仅有的快乐寄托在为数不多的喝酒上。整个鲁镇的人们普遍选择了得过且过的苟安生活。所以《孔乙己》揭示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生活无目标、追求无目的和生存无价值意义,无疑暗示出对旧中国社会生存质量和运行状况的担忧与焦虑。
人与人应当如何相处?酒店掌柜选择了酒中掺水来欺骗顾客,酒店的主顾们选择了严格监督、亲眼细看,酒店的伙计“我”感到生活单调无聊,人人都没有好脸色。而唯有穷困潦倒、破落不堪的孔乙己成了快乐笑声的根源,成了快乐的空气的来源。孔乙己使人感到快活,不过是他话语酸腐、形象凄惨、处境困难、屡遭毒打……而这些麻木与残忍的嘲笑又发生得那样自然,那样合情合理,似乎欺负弱者成了人类社会的天性,而这正是鲁镇酒店当事人的一件快乐。鲁迅在这些快乐声中隐隐地暗示出对旧社会相互敌对仇视的绝望与不满。
从上述的论证中,我们可以发现小说中的人物普遍的糊涂生活和普遍的浑然不觉。而这种悲剧意义远远超出了孔乙己这一类人物的悲剧命运,这才是真正的不幸和可怕呀!
总之,《孔乙己》作为经典名著有着多重的内涵和意图指向。当时社会的炎凉世态是最显著的一重意义,而当时社会中的旧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和挣扎无望又是最触动人心惹人同情的一重意义,而当时社会下人们的普遍糊涂和浑然不觉的“集体无意识”是最忧愤深广的一重意义。
上一页 [1] [2]
Tag:初三语文知识,初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边缘化身份与模糊性生存──《孔乙己》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