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初三语文知识《曹刿论战》难句解» 正文
  1. 《曹刿论战》难句解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知识   阅读:8746

概要:二、“公将鼓之”对“公将鼓之”中的“之”字的解释,有很大的分歧。目前最流行的观点是“公将鼓之”的“之”作助词,无实在意义,这种观点以杨柏峻为代表。综合其说,理由有两点:一是“鼓”为不及物动词,又不是意动或使动用法。二是“之”字“无所代”、“不能为代词”。我们先看第一个理由,查《左传》,我们发现“鼓”除用作名词外,多用作不及物动词,如“齐人三鼓”,“鼓于军中”,“齐侯亲鼓”,“右援枹而鼓”等,但出有不少用作及物动词带宾语的例子,如“皆踞转而鼓琴”、“复踞转而鼓琴”等,这“鼓”是弹奏的意思,似与“公将鼓之”的“鼓”意义不同。但僖公二十二年有“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这个“鼓”同“公将鼓之”的“鼓”意思是相同的,这个“鼓”就是及物动词,“不成列”是“鼓”的宾语。可见,“鼓”字既是不及物动词,又是及物动词。“公将鼓之”是不是及物动词,那要看“之”是不是代词。杨伯峻在讲到“之”字“形似宾语而实非宾语”时,还举了另外一个例子——“不介马而驰之”,我们先看这个“之”是不是“无所代”?《左传·成公二年》:“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

《曹刿论战》难句解,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二、“公将鼓之”

  对“公将鼓之”中的“之”字的解释,有很大的分歧。目前最流行的观点是“公将鼓之”的“之”作助词,无实在意义,这种观点以杨柏峻为代表。综合其说,理由有两点:一是“鼓”为不及物动词,又不是意动或使动用法。二是“之”字“无所代”、“不能为代词”。我们先看第一个理由,查《左传》,我们发现“鼓”除用作名词外,多用作不及物动词,如“齐人三鼓”,“鼓于军中”,“齐侯亲鼓”,“右援枹而鼓”等,但出有不少用作及物动词带宾语的例子,如“皆踞转而鼓琴”、“复踞转而鼓琴”等,这“鼓”是弹奏的意思,似与“公将鼓之”的“鼓”意义不同。但僖公二十二年有“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这个“鼓”同“公将鼓之”的“鼓”意思是相同的,这个“鼓”就是及物动词,“不成列”是“鼓”的宾语。可见,“鼓”字既是不及物动词,又是及物动词。“公将鼓之”是不是及物动词,那要看“之”是不是代词。杨伯峻在讲到“之”字“形似宾语而实非宾语”时,还举了另外一个例子——“不介马而驰之”,我们先看这个“之”是不是“无所代”?《左传·成公二年》:“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从上下文来看,这个“之”应该是“有所代”的,代指郤克率领的晋军,是代词。《左传》中,“驰之”共用四次,如“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将及楚师而后从之乘,皆踞转而鼓琴,近不告,而驰之”。这两个“之”都是代词。前者指代晋军,后者代指楚军。《曹刿论战》中“齐师败迹,公将驰之”的“之”也明显地是代词,代指齐师。因此,与“公将驰之”对文的“公将鼓之”的“之”也应该是代词,应该是有所代的。

  那么,“公将鼓之”的“之”代什么呢?比较流行的看法是“指鲁军”“指代的是庄公手下的兵”。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查《左传》,“鼓之”共用四次,如紧承宋襄公的“不鼓不成列”,子鱼说:“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这个“之”明显指“隘而不列”的“勍敌之人”,不是指自己的士兵,并且“阻”同“鼓”连用,都是支配“之”的,不可能是阻止并且鼓动自己的士兵。其他如“莒子亲鼓之,从而伐之”,“越子似三军潜涉,当吴宫军而鼓之,吴师大乱”。这两个“之”都是指对方的军队,因此很难说只有“公将鼓之”的“之”指自己的军队。从上下文来看,“公将鼓之”的“之”也不是指鲁军。上文说“齐师伐我,公将战。……战于长勺”,因此“公将鼓之”的“之”应该是针对齐师来说,而上文并未说到鲁军的情况。从下文“公将驰之”的“之”是指代齐军,与它对文的“公将鼓之”的“之”也应该指齐军。学者们之所以认为“之”的指鲁军,主要受“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影响,认为“鼓”是鼓动的意思,其实这是个误解,“鼓”是击鼓进攻的意思,试想想,如果击鼓仅仅为了鼓动士气,怎么会越鼓动士气就越衰竭呢?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指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振作;(没有胜利),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减弱了;(再不胜),第三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一点都没有了。前文所说的“齐人三鼓”看来并不是三次简单地击鼓鼓动士气,而是三次猛烈的进攻,曹刿采用的是防守反击战术,等敌人屡攻不胜,失去信心时给它来个猛烈反击,一举打败了敌人。所以说“公将鼓之”的“鼓”是及物动词,击鼓进攻的意思,“之”是代词,代指齐军。

上一页  [1] [2] 


Tag:初三语文知识初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曹刿论战》新论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