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初三语文知识含蓄幽远而意蕴丰富的《蒹葭》» 正文
  1. 含蓄幽远而意蕴丰富的《蒹葭》

  2. [11-19 16:18:14]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知识   阅读:8260

概要:由此,一幅完整的富有诗意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秋水茫茫,蒹葭苍苍,芦花枫叶,白露凝霜,在一个东方泛白的清晨,在宛如黄昏的微朦之中,一位男子临风而立,轻叹徐行,他在思念,追寻心中的那位佳人,而秋水一方的那个若隐若现的倩影,徘徊在那香草秋花的沙洲小岛、岸崖水滨,忽远忽近,似幻似真,在山水晨昏之间。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蒹葭是一首细腻含蓄悠远空灵的情诗。它以“蒹葭苍苍,秋水伊人”为基本画面,借景抒情,以情抒怀,表现出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这就是蒹葭的爱情主题。然而不仅如此,所谓“诗无达诂”,蒹葭的魅力还在于它能给人们更多更丰富更深刻的理解空间。那么,这首诗最有价值,最令人共鸣的东西是什么呢?这就是她创造了“在水一方”的可望不可即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在水一方”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类或人生的历程不是一次次地越过阻碍趟过河水不断前行的过程吗?199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个音乐剧,是潘长江表演的《过河》,歌曲这样唱道:“哥哥面前一条弯弯的河,妹妹对岸唱着一支甜甜的歌,哥哥心中荡起层层的波,妹妹何时让我度过

含蓄幽远而意蕴丰富的《蒹葭》,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由此,一幅完整的富有诗意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秋水茫茫,蒹葭苍苍,芦花枫叶,白露凝霜,在一个东方泛白的清晨,在宛如黄昏的微朦之中,一位男子临风而立,轻叹徐行,他在思念,追寻心中的那位佳人,而秋水一方的那个若隐若现的倩影,徘徊在那香草秋花的沙洲小岛、岸崖水滨,忽远忽近,似幻似真,在山水晨昏之间。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蒹葭是一首细腻含蓄悠远空灵的情诗。它以“蒹葭苍苍,秋水伊人”为基本画面,借景抒情,以情抒怀,表现出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这就是蒹葭的爱情主题。
  
  然而不仅如此,所谓“诗无达诂”,蒹葭的魅力还在于它能给人们更多更丰富更深刻的理解空间。
  
  那么,这首诗最有价值,最令人共鸣的东西是什么呢?这就是她创造了“在水一方”的可望不可即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在水一方”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类或人生的历程不是一次次地越过阻碍趟过河水不断前行的过程吗?199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个音乐剧,是潘长江表演的《过河》,歌曲这样唱道:“哥哥面前一条弯弯的河,妹妹对岸唱着一支甜甜的歌,哥哥心中荡起层层的波,妹妹何时让我度过你的河。”这彷佛就是一个爱情寓言,爱情就是一条河,爱人站在河的那边。每一次爱情都是趟水过河的过程。钱钟书也曾经说“欢乐常在河之彼岸”。人生之事莫不如此,无论爱情、欢乐、理想事业或其他,要想得到或接近必先越过重重阻碍,永远如“在水一方”。从这个角度说,人永远在上下求索、彳亍前行的路上,就像中国的一个古代神话所描述的:夸父追赶着太阳,追至太阳身边,越追越近越口渴,他喝干了江河之水仍嫌未解渴,于是,欲饮大泽之水,可惜未等喝到,不幸渴死,最后他将手杖弃于路边,长成一片桃林。夸父向着可望不可即的太阳追逐,人生向着彼岸向着希望跋涉,尽管这一路将“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尽管目标会虚幻朦胧“宛在水中央”。
  
  总结起来,这将是本诗的第四重主题,它创造了“在水一方”的可望不可即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在水一方”表明这样一种简洁的人生架构: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为什么人们对蒹葭有如此多的解读,为什么蒹葭又有如此丰富的意蕴呢?这是因为本诗具有如下的艺术特色。
  
  一般说来,抒情诗的创作是来源于对具体事物的感触,因而在它的意境中,总可看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人事场景。然而《蒹葭》的作者却似乎故意把其中应有的主要人物事件都虚化了。追寻者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而追寻?我们不知道;被追寻的“伊人”是什么身份?为什么他那么难以得到?我们也不知道。
  
  实际上在诗中我们除了明确“追寻”这个动作外我们一无所知!也只有这个“追寻”的动作是具体的,由于追寻者、特别是被追寻者的虚化,使整个追寻人物、追寻事件、追寻内容都变得虚幻朦胧起来;正是这种事实的虚化,让人们在理解诗歌的时候,会结合自身的感受加以具体化的填充,所以当“伊人”指的是周礼时,它的主题是刺襄公;是贤人时,诗歌的主题是招贤;是恋人时,主题是爱情;甚至我们可以把他想象成理想事业等等。
  
  正是由于这事实的虚化、朦胧,诗的意境才显得那么空灵而富有象征意味。一望蒹葭,秋波无际,露气水光,空明相击,真有那么一位男子在一个深秋的清晨,在苇边河畔彷徨踯躅,神魂颠倒,去追求一个若隐若现的倩影吗?真的有一处地方有茫茫秋水,苍苍蒹葭吗?真的有道路阻隔,顺流逆流吗?没有!现实中也许没有,但我们的心中呢?几乎人人心中都有这样一种诗意的存在吧!这就是心象。《蒹葭》的成功,就在于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创造出“在水一方,可望难即”的似花非花、空灵蕴藉的心理情境。在这里,你可以有无限的想象和感悟。甚至不必去问故事究竟发生在何时何地、何山何水,何人何事,我们不必去问“伊人”到底是谁。它就发生在你的心中!
  
  《蒹葭》一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从这里,读者可以联想到“在水一方”的爱情,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人生其他诸多方面的境遇和体验。比如事业、理想、仕途等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知识初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关雎》再赏析
《含蓄幽远而意蕴丰富的《蒹葭》》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