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有关资料
- [11-19 16:41:14]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一语文知识 阅读:8488次
概要: 其次,怎样理解第6段头一句话也关系到对这段在全篇结构中的地位的认识。“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乍一看,这句很像是对3、4、5段的总结,那么下面的文字自然也就是开启了另一部分内容的论述,但细一推敲则不然。3、4段具体写两大发现。5段笼统提到其他发现,同时也概括了马克思所有发现的共同特点,──这实际已经起到了总结马克思科研成就的作用了。而这句话的“这样”两字,是直承第5段说的,指的是马克思所有科学发现的共同特点:“独到”“很多”“不是浅尝辄止”等,而不是对于整个前一部分的总结。与这句相关联的第二句:“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也同样不能理解为马克思对科学事业的贡献远不如他对革命实践的贡献。如果这样理解,就意味着把科学巨匠的马克思和革命家的马克思对立起来,并且认为后者优于前者。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显然是不合适的。马克思作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对人类的卓越贡献尽管可以相对分为创立革命理论和从事革命实践两个方面,但它们是统一在一起的。第7段所列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有关资料,标签:高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其次,怎样理解第6段头一句话也关系到对这段在全篇结构中的地位的认识。“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乍一看,这句很像是对3、4、5段的总结,那么下面的文字自然也就是开启了另一部分内容的论述,但细一推敲则不然。3、4段具体写两大发现。5段笼统提到其他发现,同时也概括了马克思所有发现的共同特点,──这实际已经起到了总结马克思科研成就的作用了。而这句话的“这样”两字,是直承第5段说的,指的是马克思所有科学发现的共同特点:“独到”“很多”“不是浅尝辄止”等,而不是对于整个前一部分的总结。与这句相关联的第二句:“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也同样不能理解为马克思对科学事业的贡献远不如他对革命实践的贡献。如果这样理解,就意味着把科学巨匠的马克思和革命家的马克思对立起来,并且认为后者优于前者。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显然是不合适的。马克思作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对人类的卓越贡献尽管可以相对分为创立革命理论和从事革命实践两个方面,但它们是统一在一起的。第7段所列举的马克思革命事迹也可作为证明。何况,在一定意义上讲,为革命运动提供理论武器──即后文所说的“某种方式”,恐怕更足以说明马克思的特点。
①《恩格斯论马克思》原注23:唐达鲁士是古希腊神话中吕底亚王,因侮弄诸神被罚沉沦地狱,永世受苦。他身立水中,头上悬挂着果子,每当他想掬水解渴或摘果充饥的时候,水和果子就消失不见。
②保尔·拉法格等《回忆马克思恩格斯》第2页,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由此联想到应该如何认识整篇悼词结构的问题。悼词的整个结构显然十分严谨,各部分之间,每层意思之间充满内在联系:革命家马克思和科学家马克思的统一;作为科学巨匠,他的两大发现之间的统一,他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他对科学事业的看法的统一;作为革命家,他的斗争事迹和斗争风格的统一,在斗争中他的爱与憎的联系;等等。这恰恰证明马克思身上各种优秀品质及特征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恩格斯在结构文章时,正是依据事物的内部联系来分类的。另外,作者也善于运用适当的结构手段来显示和加强这种内在联系。这两个因素,促使悼词的结构呈现出前后连贯、相互为用、步步深入等特点,如行云流水,层次分明而又难解难分。大约这也是我们分析结构时不易取得一致意见的一个原因吧。
──选自《高中语文课文分析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一个长句子(黄国荣)】
政论文,特别是马列和毛主席的著作,语言富于逻辑性。为了做到条理严密,气势畅达,描述复杂的事物,表达精密的思想和阐明深奥的道理,有时用到一些结构复杂的长句。句子中附加成分和特殊成分较多。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这种句子的思想内容,我们必须对它的语言形式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这样,才可能做到政治思想教育与语文知识教学相结合。我在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就曾做过这样的尝试。现举教学该课中一个180多字的长句为例做一个说明。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有这么一句:“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句子的语言形式来理解它的思想内容的:
1、去枝叶,找主干。由于这一复杂长句附加成分和特殊成分多,枝繁叶茂,粗略一看往往不得要领,抓不住句子的主要意思。我就启发学生用简缩的方法,去枝叶,找主干。同学们经过分析找到了这个句子的主干:“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其余都是依附于这个主干的枝叶,起修饰和说明作用的。找到了这个主干,我再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段(即这个复杂长句)在全文的地位和作用。全文的中心是赞颂马克思一生的丰功伟绩,文中具体论述了马克思理论上的伟大贡献和实践上的光辉业绩。理论上写了三个方面的“发现”,而这一长句则是理论上的第一个发现──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样,抓住了这一长句的主干,就帮助学生理清了全文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而认识马克思伟大的历史功绩。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知识,高一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一语文知识
上一篇:我为怠而欲出者喊冤──《游褒禅山记》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