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高一语文知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一个插说» 正文
  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一个插说

  2. [11-19 16:42:05]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一语文知识   阅读:8178

概要:盛文澜 高中《语文》第一册有一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课文第三自然段是一个长句:“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一个插说,标签:高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盛文澜       高中《语文》第一册有一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课文第三自然段是一个长句:“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对这个长句,过去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分析。为什么有种种不同的分析呢?原因就是没有注意到这个长句有一个复杂的插说(特殊的句子成分──独立成分)。

  下面谈谈几种不同的分析:

  一种分析是把这个长句看作两个句子,认为“冒号以前的是一个单句,冒号以后的是一个多重复句,这个复句解释了‘简单事实’,但不是它的复指成分。对于前面的冒号,可作句号看。”我认为这种看法值得商榷,因为这样一来,就把一个完整的句子割裂开了。

  关于什么是句子,《汉语》课本第三册说得很明确:“句子是用词和词组构成的。它能表达完整的意思,也就是说,它能告诉别人一件事,向人提个问题,向人提个要求,或者表示自己的某种感情,让听的人明白。”如果把冒号以前的“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看作“是一个单句”,那末,这个单句并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不能告诉别人一件事,也不能让听的人明白。人们必然要问:“‘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是什么样的事实?”只有把冒号以后的成分发贯穿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让听的人明白。再说,冒号就是冒号,句号就是句号,“冒号可作句号看”这种说法也是不科学的。持这种看法的同志把冒号作句号看,为的是让后面那个“多重复句”独立成句。他们还说:“把很明显地表现了条件、因果等关系的句子说成复杂词组,也是不恰当的。”他们没有注意到汉语语法现象有“单句的扩张”(有人称它为“超单句”)。例如:毛主席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按照辩证唯物论,思想必须反映客观实际,并且在客观实践中得到检验,证明是真理,这才算是真理,不然就不算。”这个句子的主语是“毛主席”,谓语中心词是“说”,宾语是由两个句子构成的,前一个句子是单句,后一个句子是复句,复句里面也很明显地表现了递进、对比等关系,这就是单句的扩张。假若把这个句子的冒号“作句号看”,把“毛主席说”看作一个单句,把冒号以后的部分看成解释“说”的另外两个独立的句子,我看谁也不会同意。总之,这个长句只能看成一个单句,决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看作两个句子。

  另一种分析是“作谓语的动词后面所带的宾语──‘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做得相反’”是由“三个同位复指成分组成。”“三个同位复指成分”的提出,可能是作者一时的笔误。要不,怎么也找不出三个复指成分,分析者可能是相提出一个“三位一体的同位复指成分”但没有把话说清楚。《汉语》课本第四册曾对复指成分作如下的解释:“用两个词或者词组,指同一样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这是一种复说的表示法。这样的成分叫作复指成分。”这里明确指出复指成分一般都是用两个词或者词组构成的。有的同志提出:“把一个多重复句作为一个句子的宾语的复指成分,显然不合‘复指’的要求(‘复指’是用两个词或词组指同一事物,作同一句子成分)。”(按:认为不能看作宾语的复指成分是对的,但问题不在于是三个词组和把它看成词组。这儿的“多重复句”看作复杂词组是可以的,后面还要谈到。)要知道复指成分用的词或者词组也可能不止两个,例如:刘凤阶‖L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普通的庄稼汉,全省的模范宣传员之一。存在的问题是:不能看成“三个同位复指成分”。“同位复指成分”,与《汉语》课本“重迭的复指”是截然不同的。分析者提出“同位复指成分”,可能是看了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写的《语法修辞讲话》,又没有注意到《汉语》课本的变化。《汉语第四册教学参考书》说:“为什么要叫复指成分?以‘交通员老李‖忙把墙角的缸搬开’为例。有的书上说,‘老李’是主语,是本位成分,‘交通员’是主语‘老李’的同位成分;也有的书上反过来说。实际上很难肯定哪是本位,哪是同位,说‘老李’是主语固然可以,说‘交通员’是主语也未尝不可以;而且两个词中间如果去掉任何一个,剩下的一个都可以作这一句的主语。现在课本里把这两个词统称为复指成分,共同作主语,也就是这个主语的内部是用复指成分构成的,复指成分可以理解为一种‘复指结构’的意思。”前几年,不少高等学校讲授现代汉语语法,曾把”重迭的复指”称作“同位词组”。一九八一年七月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上,大家都同意根据语法科学的发展修订《暂拟系统》,修订要点之一就是“取消原特殊的句子成分中的复指成分。”并把复指成分中的“重迭的复指”“改为复指词组作句子成分。”王力先生在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开幕式上说:“学校语法还是要统一起来。……首先是要便于教学的。”综上所述。这个长句的谓语动词“发现”所带的宾语不能看作是由“三个同位复指成分组成”的。

[1] [2]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知识高一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一语文知识

上一篇:马克思简介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