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不是“捍卫封建贞操观念”的“节妇”──解读鲁迅小说《祝福》
-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二语文知识 阅读:8273次
概要:陈德滋 大约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不少《祝福》研究者认为,祥林嫂是“从一而终”、“恪守封建礼教”、“捍卫封建贞操观念”、“争取能立个贞节牌坊”的“节妇”典型。这种“节妇”典型论,目前流传、影响又较广泛,很值得商榷。 一、“节妇”之类论调,符合作品描写实际吗 这些“节妇”论者,种种论调节录如
祥林嫂不是“捍卫封建贞操观念”的“节妇”──解读鲁迅小说《祝福》,标签:高二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陈德滋 大约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不少《祝福》研究者认为,祥林嫂是“从一而终”、“恪守封建礼教”、“捍卫封建贞操观念”、“争取能立个贞节牌坊”的“节妇”典型。这种“节妇”典型论,目前流传、影响又较广泛,很值得商榷。
一、“节妇”之类论调,符合作品描写实际吗
这些“节妇”论者,种种论调节录如下:
“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受到孔孟之道、封建礼教的毒害熏陶,是她反抗再嫁的主要原因。”
“她被抢回去逼迫改嫁时,‘出格’地哭嚎、撞香案角?出于对‘回头人’再嫁不洁的封建思想,想当一个‘从一而终’的节妇而已。”“祥林嫂的捐门槛赎罪、问灵魂之有无,不是什么‘觉悟’和‘反抗’,也不是什么‘伟大的疑惑’,而是一个愚昧可怜灵魂的挣扎。”
“支配她拼命抗争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妇人贞节’、‘从一而终’,她分明是在捍卫封建贞操观念,力求保持自己作为贞女节妇的清白。”
“孤身一人逃到鲁镇去做工,是对不让她过守节生活的不满和反抗。”“一头撞在香案角上,是出于她为抵抗制止其违反这一封建节烈观的道德原则而付出的勇敢牺牲。”“捐门槛,是她为洗刷因再嫁而有‘污’于贞节所背负的忏悔。”“祥林嫂在恪守封建礼教节烈观的支配下,渴望过清白无辜的贞洁生活。”
“她曾努力按礼教要求做节妇烈妇,人们却要将她抓回逼迫再嫁?”
“譬如《祝福》中的祥林嫂,花了毕生的积蓄,就是为做一个顺民,争取能立个贞洁牌坊?作为自己精神支柱。”
那么,祥林嫂到底是怎样一个典型呢?我认为,她既不是自觉清醒的“抗击搏斗”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劳动妇女典型,也不是维护封建礼教、“捍卫封建贞操观念”、“争取立个贞洁牌坊”的“节妇烈妇”典型。她是旧中国惨遭封建“四权”迫害、并且有一定自发反抗精神的善良勤劳、纯朴憨厚、倔强坚韧而又愚昧落后劳动妇女的典型。劳动妇女前冠以“愚昧”,“反抗精神”前冠以“自发”,是说祥林嫂的不觉悟。
“祥林嫂渴望过的是自食其力、独立自主的安宁生活。 她带着身心的创伤,在封建“四权”的罗网中,孤独地奋斗,不断地挣扎,自发地反抗。最后,争取生的权利难得,力求死后安宁也无望,怀着恐怖、疑惑、悲凉的心情,被黑暗浓重的社会所吞噬。鲁迅创作《祝福》,不仅深刻地揭露和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和罪恶,而且表达了作者对整个封建制度的强烈憎恨和对深受苦难的劳动妇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字里行间,还流露出鲁迅为劳动人民寻求摆脱悲苦命运途径的急切心情。
“节妇”论者,认为祥林嫂孤身出逃、头撞香案、求捐门槛的思想基础,是“再嫁不洁的封建思想”,是“从一而终”的“封建贞操观念”,是“封建节烈观的道德原则”。这类说法,背离作品实际,忽视祥林嫂作为劳动人民性格中善良勤劳、倔强坚韧、纯朴憨厚的积极因素,过分夸大她头脑中封建思想的影响。祥林嫂不同于封建卫道士、程朱理学忠实信徒、狂热鼓吹封建礼教、封建迷信的鲁四老爷,也不同于受封建思想毒害极深的佛门信女、传播宣扬封建迷信、封建贞节观念的柳妈。祥林嫂善良勤劳、老实本分、纯朴憨厚。她思想上受一些封建思想的侵袭毒害,尤其是在鲁家帮佣的日子里,但决不是“恪守封建礼教节烈观”的典型,决不是“捍卫封建贞操观念”的“节妇”!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说:“统治阶级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祥林嫂生活在封建社会,即使处在闭塞的农村、偏僻的山区,也免不了受到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思想即封建思想的侵袭毒害,但比起长期生活在“鲁镇”上的柳妈等人,毕竟善良、单纯、朴实得多!怎么能说,“她的一切言行举止,都是在封建礼教节烈观的支配下,渴望过清白无辜的贞洁生活?”怎么能说,她是“从一而终”、“捍卫封建贞操观”的“节妇”典型呢?实事求是地评析祥林嫂,不能主观臆断、随意生发、片面夸大,应从作品描写的实际出发!
[1] [2] [3]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知识,高二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二语文知识
上一篇:相煎何太急──《祝福》中柳妈形象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