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数学学习数学教研数学新课程标准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的两个系统» 正文
  1.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的两个系统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数学新课程标准   阅读:8104

概要:(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如郭沫若从史学的角度概括了大量的史实,得出“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的结论。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通过介绍我国数学领域的卓越成绩,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他科学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思维动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他们的求知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判定定理”时,可以这样引入:在一张纸上剪一个三角形,将其撕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保留三角形的一个角称为第一部分,另一部分保留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条边称为第二部分),然后让学生回答如何才能剪一个与刚才一样的三角形。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起来,探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的两个系统,标签:新课程标准,http://www.85jc.com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强调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如郭沫若从史学的角度概括了大量的史实,得出“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的结论。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通过介绍我国数学领域的卓越成绩,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他科学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思维动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他们的求知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判定定理”时,可以这样引入:
在一张纸上剪一个三角形,将其撕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保留三角形的一个角称为第一部分,另一部分保留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条边称为第二部分),然后让学生回答如何才能剪一个与刚才一样的三角形。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起来,探究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教师归纳了学生给出的答案,有以下三种:(1)只需利用第一部分;(2)只需利用第二部分;(3)两部分都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对三种意见进行讨论,最后几乎所有学生都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异口同声地回答出“只需要第二部分”。他们发现:一个三角形只需要两个角和一条边确定,它的形状与大小就确定了。这一发现对学生来说是很有意义,它使学生因感受到发现的喜悦而备受鼓舞,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情绪饱满,思维活跃,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改进“助学系统”
在学校教学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学生的一切变化都与教师的活动紧密相关。“学习动力系统”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是“助学系统”,只有这两个方面和谐同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师生同心协力,教学才会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助学系统”的要素很多,下面只谈两点。
(一)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有识之士呼吁,不要让数学思想淹没在题海之中。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论知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真正掌握数学,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的教材当中蕴涵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思想、“化归”思想、“方程”思想、“模式化”思想等,在教学中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教学思想方法的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二)注重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申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人认为,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1.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2.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如在学习直角三角形的实习作业时,带领学生到操场测量旗杆高度、测量楼层高,学习初步统计时调查本校学生近视率并加以分析等。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真正树立“为学生有效学习而教”,“为有助于学生成长发展而教”的思想,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切实培养起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能力。

上一页  [1] [2] 


Tag:数学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数学学习 - 数学教研 - 数学新课程标准

上一篇:新课改 2016年深圳中考科学卷权重加大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