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数学学习数学教研数学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见解» 正文
  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见解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数学新课程标准   阅读:8596

概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展现出勃勃生机。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教师在对新课改精神的领会上还略有偏颇,以至于在课堂教学,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现今就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某些问题略加阐述,旨在与同行切磋交流。一、情境创设要恰当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和认识新知识的理想阶梯,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每节课都冥思苦想,创设生活情境:古今中外,名人轶事,与课堂知识相关的都找出来,似乎脱离了情境设置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了。还记得一位教师在讲授《指数函数》这一节课时,分别创设了如下情境:“国际象棋的故事”、“希腊神话中善跑英雄的故事”、“湖南长沙马王堆古墓年代推算的故事”,教师讲得绘声绘色,学生也听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见解,标签:新课程标准,http://www.85jc.com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展现出勃勃生机。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教师在对新课改精神的领会上还略有偏颇,以至于在课堂教学,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现今就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某些问题略加阐述,旨在与同行切磋交流。
一、情境创设要恰当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和认识新知识的理想阶梯,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每节课都冥思苦想,创设生活情境:古今中外,名人轶事,与课堂知识相关的都找出来,似乎脱离了情境设置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了。还记得一位教师在讲授《指数函数》这一节课时,分别创设了如下情境:“国际象棋的故事”、“希腊神话中善跑英雄的故事”、“湖南长沙马王堆古墓年代推算的故事”,教师讲得绘声绘色,学生也听得十分专注,可是等老师进入正题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而此时学生一时还不能从故事的情节中缓过劲来。事实上,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创设情境,情境也不是越多越长越好。不必要的情境创设未免显得牵强,且有画蛇添足之嫌。在本例中若使用教材中的“细胞分裂”和“放射性物质”两个例子,既简单易懂,又非常说明问题。
数学有它自身的学科特点,立足于数学内部矛盾,开门见山、类比、猜想等方法,不仅干净利落,而且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过分追求情境设置难免会掩盖数学的本质特点,削弱数学本身特有的魅力。
二、课堂提问要有“度”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改善教与学的方式,由封闭式的教学变成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即: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将课堂变成了“答记者问”,以问代讲、一问到底的所谓“双向交流”太多太滥。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学生的参与,有师生的合作;而实际上是按照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的进行,是被老师牵着走的。学生根本没有经过思考,也没有思考的时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是一种形式上的,只不过把原来“一言堂”中老师要说的话变成了学生翻阅教材后代替老师回答而已。这和传统填鸭式的“满堂灌”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说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然而不足所有的提问都有启发作用,只有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才能达到启发学生的同的。启发性原则是否得到贯彻,不是看形式而是看学生的心智是否达到顿悟,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开动脑筋,积极地思考问题,钻研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否有进一步发展等等,决不是追求形式上的活跃。课堂上强调学生的参与是正确的,但要区别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参与还是形式参与,是全程全员参与还是部分局部参与。

三、讨论内容要合理
新课程改革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即学生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活动探究,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这里的自主学习是指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可是现在许多教师所犯的一个共性毛病就是,认为“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就是分组讨论,不管这节课的内容是什么。如在《柱体和锥体体积》一节的教学中,一位教师在刚上课不久,便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由于没有明确的分工,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异常热烈,课堂俨然成了一个市场,乱哄哄一片,教师虽在不断地走动,但是并没有真正的参与进去。二十分钟后,由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体积公式。课堂气氛看起来异常活跃,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也似乎很好。但这样的一节课,重点应放在公式的应用上,公式的得出教师用直观的演示已经非常说明问题了,完全没有必要用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去讨论,而对重点内容却一带而过,草草收场,这样做未免有些喧宾夺主,太形式化了。虽然新课标中强调要重视直接经验,但是对于实际数学教学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内容和知识是无法亲自体验的。这时我们不应该因为强调了直接经验就不顾实际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探究。实际上很多间接经验,我们是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让他们慢慢地去感悟,一味追求形式上的东西,有时适得其反。

[1] [2]  下一页


Tag:数学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数学学习 - 数学教研 - 数学新课程标准

上一篇: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如何评课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